韩愈:如果我只“传递正能量”
作者:艳若桃李
1
韩愈出生于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三岁没了父母,跟随长兄长嫂生活。可是没几年,长兄也去世了,好在“长嫂如母”,带领着他和侄子到处逃难。“就食江南,伶仃孤苦”是韩愈对童年生活最深刻的记忆。
但不管幼年生活多么艰难,如母的长嫂,艰难竭蹶,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和侄子读书。韩愈也知道家道的振兴,只有科举一条路,所以特别珍惜不易的读书机会,刻苦好学,寒窗苦读十几年,让他“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满腹经纶的韩愈,四次科举,三次落榜,第四次才考了个第十三名进士。接下来,博取做官资格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又是三试而不中。这结果,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考试不公平。
有人明目张胆地走后门,有人结交权贵冒名顶替,还有人,暗通款曲标好了名次和价格。像他这种无背景,无钱无权的平民家庭子弟,只好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参加考试,一次次失望满怀地落榜。
韩愈愤懑又无奈,只好将满腹委屈,写在一篇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和诗中,借龙、马、蛙、猪、蚂蚁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写出心中的困惑和不平。
但百无一用是书生,他的不平则鸣,没有引起大老板的一点点注意,只引起了几个喜文好才的节度使的注意。他们聘韩愈做幕府。虽然寄人篱下,但锥子在布袋中,锐利的才华锋芒是藏不住的。
六年间,他从为他人做幕僚做到了四门学博士(类似于大学讲师)的位置,他的文章,他的政绩,他的才能一一俱现,终于引起了大boss的注意。他调韩愈回京城。在他身边做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官职。这一个个大官衔,标志着识货的“伯乐”终于出现了。
韩愈:如果我只“传递正能量”,不托物言志,宁默而生,有人请我做幕府吗?我能有机会被大老板赏识吗?我的“古文运动”能初露端倪吗?
2
817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造反,派刺客暗杀了当朝宰相武元衡。朝野震动,群臣就“战”与“和”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关键时刻,韩愈上了一道奏折《论淮西事宜状》,让唐宪宗下了“战”的决心。在刺杀案中受伤的裴度临危受命,前往淮西平叛,韩愈以行军司马身份随征。
能文能武的韩愈,向裴度献计,趁吴元济老巢蔡州防备空虚,偷袭蔡州,活捉叛将。裴度采纳,果然一举平叛。唐宪宗高兴之余,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以记平叛胜利。
韩愈斋戒沐浴,推敲文字,用庄严笔意,写出了别具一格的一纸雄文,歌颂圣君贤相名将勇士的功业,昭示百代。唐宪宗命人刻在三丈高的碑上以示嘉许。
韩愈:如果我只“传递正能量”,顺应多数人不战而和的意见,朝廷能有平定判乱的胜利吗?我能有机会撰写著名的《平淮西碑》文吗?
其实我也不懂什么是正能量,我只知道,一个人,要为国家尽力,为百姓负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一生的信念,哪怕为此逆主拂意,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3
公元819年,唐宪宗在京城掀起了一阵信佛的狂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万民效仿,举动疯狂。官员逢佛必拜,献财献礼,民众烧顶灼臂,杀子献女。目睹民众对佛走火入魔的怪状,韩愈痛心不已。
皇上要恭请法门寺的佛骨进长安城了,他终于忍不住,奋笔疾书《论佛骨表》加以谏阻。在此文中,他言辞激烈,说迎佛拜佛的朝廷,国运都短寿,不迎不拜的朝廷,国运反而长寿。
这话了得!这不是咒我大唐和皇帝吗?唐宪宗气得不当伯乐了,杀!即使是匹千里马,也要杀!幸亏裴度和一干众臣苦苦哀求,才免了韩愈的死罪,活罪却难逃。于是,韩愈被贬广东潮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如果我只“传递正能量”,哪里会有这一出“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苦难?哪里会有中原文明传播到边远潮热的潮州?哪里会有20年后,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寺院,推倒佛像,强迫大量壮年懒汉僧侣还俗的行为?哪里会有许多被庙宇霸占的土地还给农民?虽然当时的谏迎佛骨没能阻拦唐宪宗,却为他子孙“灭佛”做好了舆论准备。
更值得庆幸的是,韩愈没有死在瘴江边。他在那里忙了个马不停蹄,兴办学校,推广农桑,赎放奴婢,驱鳄除害……
八个月后,宪宗驾崩,穆宗即位。朝廷命韩愈平判幽州和镇州兵乱。离开潮州时,当地百姓倾城出动来送他。潮州的山山水水全部改成了韩江,韩山,韩树,直到现在,潮州还有用他的号“昌黎”命名的街道。可见当时,他的政绩卓著。
而平叛去的韩愈,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之舌和其人格魅力,就瓦解了叛军,解除了威胁,胜利而归,真正是“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如果我只“传递正能量”,哪里会有“韩愈走后,潮州山水皆姓韩?”如果我只“传递正能量”,又哪里会有二百年后我的铁杆粉丝苏轼“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的评价?哪里会有好友裴度竖指为我点赞:勇哉,韩夫子!
4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人处万类,知识最贵。韩愈作为一代巨儒,学习始终为第一,但学着,学着,他就有了疑惑,考试用骈文,文章,对联用四字或六句的四六文,奏折也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形式,反正什么内容,什么场合,都要用对偶和骈文,可谓无文不骈,无语不偶。
许多人都很反感这种扭曲了几百年的文风,却无能为力改变。改变,谈何容易,可能吗?
但不平则鸣的韩愈,管他容易不容易,可能不可能,总要试着努力去做呀!韩愈内心里充满着正义向上的力量,他呼啦啦地展示出了大旗,上书“文以载道”四个大字,广开大门,招生收徒。
君子有三乐,他已无父母无兄弟,只剩两乐了,仰不亏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别说,他还真找到了几个英才。
为人耿直的李翱,一生追随韩愈学习先秦散文,成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关心学生的韩老师,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皇甫湜(shi),擅长散文,为文奇崛,能深刻领悟韩老师的作文风格,忠心实践他的每一个文学主张,颇得老师赏识。还有卢仝、刘叉,更著名的学生还有孟郊、贾岛、李贺……
比韩老师年长十几岁的孟郊,家境贫寒,生活困难,韩老师授业的同时,还帮着解决些生活困难。
孟夫子学习态度极为端正,治学严谨,写诗作文,苦思力锤,为此,爱开玩笑的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诗囚”。他的作业《游子吟》和《登科后》都是众口相传的范文。
那时,还有出家当和尚,穿着一身僧袍的贾岛,学习刻苦,“一日不做诗,心源如废井”,做作业更认真,“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此,同学们送他绰号“诗奴”。他得优的诗文很多,比如妇孺皆知的《寻隐者不遇》,他和老师相遇的幸运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还有那个因父亲名字中有“晋”字而不能考进士的倒霉蛋李贺,他那鬼斧神工的面容,加上诗词里的鬼怪意象,经常互取外号的同学们,就给他起了个大名鼎鼎的外号“诗鬼”。
为了这个天才诗人能参加考试,韩愈老师疾言厉色,高调发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可是,如此铿锵有力的疾呼,竟得不到回应。你懂得,有人要故意整你,那是神仙也救不了的!“避讳”就这样让有些无耻小人利用了。
韩愈:如果我批改作文只“传递正能量”,哪里会有孟郊尽显成功人士嘚瑟劲的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哪里会有贾岛满怀抱负,宏图未展之人的共同心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如果我只“传递正能量”,又哪里会有刘叉“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一句好诗流传?又哪里会有“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孙子卢仝(tong)的诗句“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如果我只“传递正能量”,哪里会有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少年心事当拿云”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恐怕早就应该被改掉了。
还有什么“长安花”“霜刃”“相思”“万古刀”之类的,这些不都是负能量吗?应该统统改掉!
可是,文贵真情,只要“文以载道”,就会行之远矣!这是我的文学主张,也是我行文改文的一贯要求,他们的诗句都是“取于心而洼于手也,汩汩然来矣”的好句子,我为什么不能保留呢?
“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千百年了,竟然还是如此!痛心!
作者:艳若桃李,女,甘肃省作协会员,大学文化,中学英语教师。喜欢阅读写作,发表过几百篇文章,有书出版。教书育人责任田,读书写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笔耕不辍,非为大器想晚成,只缘精神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