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朝诗人被贬写下一首诗,作者少有人知,最后7个字却闻名于世

2020-06-21

谈起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想必每个人无论多少,都能即兴来那么一两句,就算是对诗词文化不感兴趣的人,也能回想起来在语文课本上背过的诗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不仅是人们应付科举考试而设立的东西,更是古人们赋予雅兴的载体。

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如今看来具有许多技巧内涵底蕴的创作,在古时,其实是古人们张口就来的技能。在古代,如果你是一个书生,但吟诗作对的功夫不到位,是会被其他人嘲笑的。在古时候,每个人都是“诗人”,只不过,有的诗人名气比较大,而有的诗人却籍籍无名,一生都没有一首能被别人记住的作品。

如今能在语文课本上看到的那些诗作,作者基本上都是古代文豪级别的人物。但那些一生没有混出功名的诗人又如何呢?当然是一抓一大把了,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是唐朝一个叫李涉的诗人。

李涉生平碌碌无为,先是隐居,后又被贬官

古代的诗人本来就多,而唐朝的诗人更是一抓一大把,基本上是个书生都能作诗。但是又怎么能人人混得和李白杜甫一样红呢?况且且不说李白在当时是真的红,连杜甫的生活境遇都十分贫穷凄惨,由此可见,并不是做个诗人就一定能飞黄腾达的。

李涉本来是洛阳人,和李杜一样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但奈何中唐并非完全意义的“盛唐”,李涉和杜甫一样,深受安史之乱的迫害,而安史之乱的斗争中心,就是洛阳这一块兵家必争的宝地了。李涉实在是没有办法,尽管家中的条件还算优厚,但当时的洛阳已经不是人想待的地方了。

于是李涉便找了个好地方——庐山,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但是大男儿终有远大志向,好歹也是文人一个,李涉隐居了一段时间,就开始不甘于碌碌无为的生活了。于是开始以长安为目标,开启了自己的入仕之路。

出山之后的李涉,成功在长安的朝廷找了份还不错的工作。但是,李涉在太子通事舍人这个岗位上还没干多久,就被其他贪污的同事给连累了。受到牵连的李涉不得已接受了朝廷的贬官,于是又离开了繁华的长安,一路左迁到峡州。

贬官一去十年不复返,昏昏度日时写下名句

《题鹤林寺僧舍》

唐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敢问谁不想要自己的名字留存青史呢?在古代,没有哪个文人愿意碌碌无为一生,哪怕是在朝廷做官也好、写诗出名被众人仰慕也好、提起长缨去边疆从军也好,但是李涉碌碌无为了前半生,并没有像当初预想的那样干出一番事业。

要知道,有活干才是人最充实的表现。但是被贬官之后的李涉,在峡州不仅每天过着闲出病的日子,而且心里那点火苗还是没有被浇灭。于是,李涉便陷入了一种想要出人头地、但却在过分闲暇的日子当中沉浸的矛盾当中。

在这一方小小的峡州,李涉被曾经年少的梦想所困,每天苦苦盼着回到长安的日子,于是每天也昏昏沉沉地度过。作为有志青年,李涉自然是不甘平庸的,但这又如何呢?自己被贬官已成事实,不到十年,是绝对回不到长安的。但在十年之后,自己也已经半白头了,这十年的青春,不比滚滚长江向东流去的水,再也回不来。

被浮生事所困的李涉,有一天去登山。而就在登山途中,李涉邂逅了山上寺庙的一位僧人,僧人见他一脸闷闷不乐,于是就以此为契机,和李涉聊了起来。

没想到的是,在与僧人的交谈之中,昏昏沉沉的李涉逐渐敞开了心扉。在交谈之中,僧人让李涉感到很轻松,李涉甚至感到自己放下了对浮生日常忙碌的执念,无所谓功名利禄,只要自己舒坦才是最畅快的——于是,李涉便写下了这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却没想到自己的名字虽没有流传于世,但这句诗却闻名千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