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三星堆文化或许没有消失,四川这个民族拥有文字,能破解三星堆语

2020-06-20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古蜀国的史料记载

三星堆文化一直存在着很多的谜团,最大的谜团就是它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又是如何消亡的,对此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看法,现代各学界达到一致的看法是三星堆文化是属于古蜀国的。古蜀国在历史中记载不多,先秦文献中几乎对古蜀国没有详细的记叙,而古蜀国本身也没能留下重要的史实资料,因此对于它是如何开国的一直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在东晋的《华阳国志 蜀志》中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皇帝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妃,生下一个名叫目纵的男孩,因为教民养蚕种桑被部族人称之为蚕丛,后成为蜀地羌族首领。

蚕丛氏部落因为不屈服与商朝的控制,被商朝打压之下四处逃散,其中一支翻过玉垒山脉进入四川盆地西北部,发现那里有丰富的铜矿和玉石,陶土就在此定居下来,同时他们发现林间有白鹤栖息,想像白鹤一样飞离战争。于是将部落改成柏權氏。不久之后,柏權氏被南边兴起的鱼凫部落兼并,公元前1057年,鱼凫部落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中原列国将这个文明形态不同于华夏族的西南种族成为蜀族。之后还有杜宇和鳖灵部落。

三星堆文化的消失之谜

三星堆文化是属于古蜀国的早期文明,是和夏朝同一个时期或者比夏朝更早的时期,因此史料中对古蜀国的记载是很不明确的,对于朝代更替,国都位置甚至与人口结构都没有说明清楚,有明文记载的古蜀国的传说中只记载了五个君主,然而按照时间线看,这中间跨越了几百年,因此可能的就是他们是五个不同的朝代,那么古蜀国到底是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国家还是一脉相承的单一民族国家呢?

目前中国拥有56个民族,其中位于四川地区的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是古羌人南下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五千年前,彝族祖先就发明了十月太阳历,同时创造了古彝文。彝族在古代被叫作大夷人,古蜀国“蚕丛国破”,“杜宇亡国,杜鹃啼血”的历史记载也证明了古夷人就是古蜀国的主体民族,古蜀国王杜宇就是彝人。将彝族的神话传说,古籍史料,民族习俗和三星堆文化结合起来看有很多相似之处。

彝族和三星堆文化的联系

三星堆中出土了众多的青铜面具,其中青铜纵目人面具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综合体,有人说他是古蜀国王的遗像,还有人说它是《山海经》中龙的形象。而在彝文古籍中却找到了他们的原型,彝文文献中《洪水泛滥》、《支嘎阿鲁》、《阿匹额索》、《诺沤曲姐》等都记录了“杜诺布”、“密那沓”、“恒摩诺娄则”三个形象,其中“杜诺布”意为能听清千里讯息;“密那沓”意为能看见万里的物和事;“恒摩 诺娄则”意为耳能闻千里、眼能观万里的神人。他们都长有奇特的眼睛和耳朵,都是天上的主神策耿兹(或作“策举祖”、“恩体古兹”)的使臣、使者。

彝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祖先崇拜,祭祖大典是彝族祭仪的最重要的活动,每隔三代六十年左右,就要选择属虎、蛇、牛、猪年的腊月吉日举行祭祖大典,也有每经12年选牛、虎、马、猴年之一的腊月吉日举行祭祖大典,一般为七天七夜或者九天九夜,最长的也有四十天。在彝族祭祖大典中吟诵的《作斋献牲经》记载,祭祖大典时,祖像要用青翠石磨光,节节相连,形成肢体之骨干,关节处要垫以金片或银片,传谓古代人有生无死,以至老年,饮仙池之水,即变为金银木石, 故祖妣的脸是用金子作面罩的,祖公祖妣戴上金银面罩后,穿上绸衣绸裤,先置于悬崖洞中。而这与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有异曲同工之处,加上古蜀地拥有丰富金矿资源也验证了这一点。

除了祖先崇拜外彝族还有神树崇拜的习俗,在黔西北一带的彝族村常常会选择一棵树作为神树来祭祀,在农历二月初八或者三月初三举行,祭神树的目的不是神树本身而是通过树作为一个媒介来进行人和神的沟通。同样在三星堆二号坑出土了一棵青铜神树,体现的也是一种“树崇拜”,表明了古蜀人对神树的尊敬和崇拜,表明当时蜀人的树崇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信仰体系。

很显然,彝族和三星堆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其他媒体报道,已经有古彝文专家利用彝文破译了三星堆的巴蜀图语,揭开了三星堆的许多秘密。

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星堆文化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文化。他们自由发展的同时也受着其他来自各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虽然目前对于三星堆文化还存在着很多未解之谜,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会呈现出三星堆文化最辉煌的样子。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