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日报 于建华庆祝建党九十九周年主题系列新闻报道
人民代表艺术家——于建华作品欣赏
艺术家简历:
于建华,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派山水师恩钊工作室特聘画家,北京圣融美术院画家助理导师,北京一方画院特聘画家。 14年至15年进修于清华美术学院高研班,师从师恩钊,罗金保,张津诚,扬长喜,肖大平,陈一菲、钱蓉蓉等。
于建华:千岩万壑搜妙 万里江山夺真
蓄素守中,厚文养正,笔耕翰墨、情注丹青,当于建华的绘画映入眼底时,渗透在笔端的风华犹如打开一扇艺术殿堂之门,精彩纷呈、样式多变,山水有北方雄浑豪迈之气,亦有南方温润蕴藉之秀,花鸟有气韵生动之美、亦有意趣盎然之妙,人物能简洁概括,又能神形兼备,目之所及,顷刻之间,诸多样式瞬间吸引着笔者的情绪,带着笔者飘逸的遐想情不自禁走进她那美妙迭起的艺术世界。
于建华出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可能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也可能血液中自然流淌着先辈的艺术基因,幼年时,于建华就喜欢绘画,喜欢就愿意为之探索,喜欢就容易萌发成长的种子,喜欢绘画,如影随形,始终伴随在于建华的左右,陶醉在艺术的天地中,正是因为喜欢,使她恪守在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正脉之道上,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同时,在手摩心追于古人前贤的笔墨技法中,如攀登一座座壁立万仞的高山,磨砺了一颗“不服输、不畏难”的恒心。著名山水画家师恩钊对她有着深刻的印象:“她说要准备办画展,说是要冲国展,我听后也没当回事,心想这样年龄的女同志,学画不久就要办画展,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谁知在随后的几年里,于建华用自己的行动给我坐坐实实地上了一课又一课。短短一年时间,居然被她拿下了美协会员,接连不断地听到她入展的佳音,山水,花鸟,人物全科,几乎是有发必中,这在冲国展的队伍中也堪称奇。”是的,没有坚韧的毅力和恒久的决心,就没有突破,浅尝辄止的艺术,都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很难走进观众的内心,于建华有着坚忍不拔之志和痴迷陶醉的“喜欢”,所以也就没有攻破不了的难关。
艺术人生、人生的艺术,在人生跌宕的轨迹中,总是潮起潮落,得失相伴,于建华也不例外,但是,不管从事什么职业,绘画始终成为她难以割舍的夙愿,绘画艺术也成为她内心深处敬仰的永恒,也唯有绘画才能使她身处繁华的都市、置身忙碌的生活,而获得一片独处缤纷的芳草地,于是,在她人生的迂回中,她由绘画出发,也落脚于绘画。
于建华的山水,立足于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等历代北派山水的雄浑之境,深耕传统笔墨技法,参悟黄宾虹、李可染等时代巨匠,近法当代名家,转益多师,博学厚养,可以说,她有着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夫,绘画探索中,为了突破艺术的表现力,她有意无意之间,对色彩、光影、造型等新时代的艺术表现语言进行反复锤炼,形成属于她自己的那份独特性,长期摸爬滚打在绘画的自我实践过程中,她痛苦过、迷茫过、挣扎过,最终实现了自我蝶变,形成了独有的绘画思想和自我革新的求变意识,所以在她的创作中,学古,她从不拟古,创新,她也并不离古,笔墨中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拢天地万物于笔端,又洋溢着笔情墨趣,深厚的传统功力溢于笔墨之间,光影、透视、色彩等新时代艺术语言又在画面的每一处造型中均有充分体现,更重要的是,她几十年跌宕的生活中形成的思辨意识总能在深厚的笔墨功夫中胶着、激荡,从而使她的绘画总是洋溢着别具洞天的审美形式。她擅于以自然山川的眼中世界演变成千岩万壑的笔底之变,以匠心独运的内心独白诠释笔端之情,笔墨虽无言,运笔应有意,观者才生情,她总能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笔一墨中,源源不断地注入血脉偾张的激情和心潮永驻的情感。于建华画面中,那种苍茫浑厚的磅礴,那种韵味隽永的深刻,那种典雅的气韵和雄浑的境界,在凝结中升华,那种恰到好处的笔墨分寸,带有无以伦比的穿透力,在视觉享受与心智情感之间激荡着阵阵的频率,仿佛撞击般的回声,余音环绕,深入心扉,不断叩击着观者共有的潜在意识,激发观者久违的审美本能,蓦然唤醒久居闹市的大众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向往。
心静则笔净,笔不净则境不深、意不远,在于建华的众多作品中,或气势雄伟的深岩巨壑、或云烟掩映的重峦叠嶂、或广袤浑厚的巍峨高原、或飞瀑倒挂的高山流泉……,等等气势壮美的景观,呈现出落落大方艺术探索形式,哪怕是拖泥带水的皴擦,也显得爽爽朗朗,在这些雄阔矗立、境界幽深的激越画面中,总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她那高亢的背后,宁静而卓远的心境。在生活中,于建华一颗安安静静的平常心面对一切繁杂,她常常远避喧闹,独思一室,除了流连于历代名家巨著,除了盘桓于画面,她几乎没有任何奢望之求,哪怕绘画的目的性,她也显得十分单纯,没有任何功利之心,她内心涌动的澎湃动力只有徜徉在艺术的天地中,才能喷薄而出,自由奔放,创意遐想才能坠入繁星满天的银河,思绪在笔尖源源不绝的流淌,静静诠释着独有的艺术形式,她那洁美高雅的格调和磅礴浑厚的意境默默诉说着浓郁的现代审美情怀。
于建华很欣赏毕加索的一段话:“我的变化太快,当你看到此刻的我,而我已经去了别的地方,这就是我的风格”,是的,纵览于建华笔下之美,不管是殷殷切切、反反复复讴歌的大山、大水、大世界,还是偶尔小试牛刀的芦花雉鸡、骏马人物,总能展现出多种风貌,深入,且充满变化,这也许正是于建华有别于古人,又有别于他人的独到之处,她笔下有描绘雄浑深邃的高山雄峙,如:《溪山深秀》、《京华白羊沟》,有妙造空灵逸致的巨岩竞秀,如:《徇》、《春到太行》,有清润幽静的造境点景,如:《雪乡墨韵》、《香雪》,有抒发时代新风的翩翩姑娘、奔腾骏马,如:《姑娘追》,以及刻画清新雅致的芦花雉鸡,如:《秋艳》……, 有工笔、有写意,还有工写结合的创作,不管哪种形式,笔到则意足,墨到则韵生,她笔下《塬上印象》、《千岩万壑此山中》,在描绘巍峨的山川时,具象的岩石,以色墨交融的笔触,以精益求精的染色、勾勒,呈现山石肌理效果,凸显坚硬的质感;她笔下的《泉韵》、《秋山祥云》等写意山水,在渲染浑沦的远景时,勾勒皴擦、水墨生辉,笔尖的转使传递胸次和心象,酣畅淋漓的意境尽显老辣恣肆的笔墨,挥洒自如,意蕴丰厚;在《姑娘追》中,人物的造型,准确洗练,追逐的动势,生动传神,面部的表情,惟妙惟肖;在《秋艳》中,浓郁抒情画面则敷以苍秀明快的色调,质感逼真、浑然天成。在于建华种类众多的作品里,无论在技法、在表现形式方面,还是在视觉感受、审美追求方面,总能不断更新、不断挑战自我,无不在变化中追求一种堂堂正正、落落大方的艺术气息,在妙取古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中,无不诠释一种“变”的艺术永恒,“致广大,又能尽精微”的艺术风采永不停歇地注于笔端,似若倾诉着喃喃心雨,涓涓不断,千百环绕。
光阴静好,岁月如歌,多彩的艺术呈现无限的魅力人生。于建华在艺术的滋养和洗濯中,收获丰硕的成果,但是,她从未忘记苦灯夜战时的苦楚,也从未忘记躬耕在艺术的道路上,咀嚼那段艰苦而迷茫时的无奈,于是,她把生活的点滴感悟、人生的艰苦磨砺和艺术的真谛交织凝结之后,作为再出发的原点,在坚韧不拔中一如既往地耐住寂寞,在灵思妙悟中追逐着心中的那片阳光,她坦荡而充实、她深邃而弥漫真力。
(文/蔡佳霖)
于建华作品欣赏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