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盘中只有水精盐 陈昌言先生所遗册页浅识

2020-06-16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精盐。”这是明末清初晋城籍进士陈昌言先生所遗为数不多的书法作品之一。

(资料图片)

陈昌言(1598-1655),字禹前,号泉山,斗筑居、中道庄主人,明代崇祯庚午(1630)举人,崇祯甲戌(1634)科进士。初授河北乐亭知县,政绩突出。后升为御史,仗义执言。出巡山东,严战守,以御寇。好直言,无所避,多次弹劾。清初,以原官视学江南,慧眼识才,称知人。他为官清正,“以御史视江南学政,皎皎洁严。逾太行而北也,囊中萧然,不足具备粮,顾独裁出卷以归……”。终养奉母范氏,至孝。与弟陈昌期友爱,家无分财。著有《先草集》、《山中集》、《斗筑居集》若干卷。

《题东谿公幽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律,全诗表达了李白对杜陵贤士的敬佩之情,以谢朓、陶潜喻东溪公杜陵贤人,赞赏东溪公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的清廉性情。

陈昌言先生这付册页为笔者数年前由我省一位资深藏家转让所得。曾被柴建国先生所著《山西书法通鉴》录入。

陈昌言先生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从他的书作中不难看出,先生受李北海书法影响之深,李扈得力二王而略有取舍,取其坚劲挺拔之气多而少舍其婉和流美之趣,故其字以劲健力胜为长。结字多上下拉长,并有明显的左俯右仰之势。北海先生以清丽的特点屹立于盛唐书坛并对后世影响深远,陈昌言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从此件作品中可见一斑,它尽显犀利果断、力透纸背的特点,落款后印章为“陈昌言印”和“为公善氏”两方,引首章为“竹爰遗跡”。

无论其书法还是印章,都别具个性,可谓咸自成格。古代的文人并不像现在的一些作家一见写字就不知所措,他们很乐意写,每到一地,总有许多慕名而来的“粉丝”,那时不时兴“签名”就了事,总得要研墨铺纸或写个便面册页什么的。在古代有很多极有个性的学者书法并未为“出史”或“史家”们关注,其书法是极其值得我们品味的,其间有许多“书家”所不及的审美意趣。

书家抄录的是李白先生的一首七律,突显的是杜陵贤人的清正廉洁,肯定的是东溪公的淡泊明志,这又何尝不是书家对自身清正的鞭策和反观呢?!

当代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说过:“每一个民族的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正是这些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其实,文物从来都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未来的“甘泉”。

阳城县的皇城相府是国家5A级景区,陈氏一门九进士的传奇是这个景区的文化核心,我想在皇城相府的遗存中,自然有着陈昌言先生的功绩;先生所遗书作近四百年了,收藏至今实属不易。惴惴之中我写下以上的文字,能否通过这支钝笔写出对先贤的些许敬畏来呢?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时代的荣光和记录,唯愿先贤留下的手迹墨宝,成为一窥那个风雷激荡的大时代的载体。我相信“心感于物而动,两相神会,蕴为意象,于是发之笔墨,纵情挥洒,化为新境。”更何况这些书迹累经尘劫,得以异代流传,心追手摹,足以称为幸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