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被这些老物件圈粉?

Image 2020-06-13

翻脸比翻书还快;

笑出“国粹范”;

“皮一下”很开心……

这些网言网语说的都是啥?

答案是:川剧变脸、京剧、皮影戏。

近年来,一批非遗项目在短视频平台掀起热度,还有游戏+文物、文创+非遗等跨界融合,让古老的非遗成为时下年轻人生活中的“流行元素”。

今天,一起为非遗撑腰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居世界第一位。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通过近年来一系列创新实践,文化遗产不再仅仅藏于博物馆中、写在教科书上,而是化身为艺术审美下的吃穿住用行,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正以更有趣、有料、有范儿的形象,走入年轻人的日常。

打开木刻版画工具礼盒,亲手制作一幅非遗版画;点开名为“釉彩”的App,体验全流程制瓷工艺;进入一款AR探索手游,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纵目面具化身为游戏角色……

通过“云直播”游览大足石刻,在线领略石窟艺术的魅力;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看“梨园情怀”中华戏曲艺术传播体验展,参与脸谱+人物妆造体验活动;又或者去桂林,逛一逛文化遗产创意产品集市,感受一次石刻彩色拓片制作……

这些,都可以是文化遗产的打开方式。

为什么文化遗产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有影响力?

首先,文化遗产本身有巨大魅力。 文化遗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记忆有着紧密联结。这些凝结历史、技术、艺术因子的文化遗产,铭记着人类为创造美好生活不懈努力的足迹,传递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

其次,文化遗产成为时下的“流行元素”,与其“活化”传承的方式创新密不可分。 可以 说,文 化遗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年轻人的生活如此之近。

人民日报新媒体非遗购物节直播专场

“活起来”的文化遗产不仅让人们体会岁月积淀的魅力,更为日新月异的生活增色。

乔雪,80后

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乔家手工皮艺”传承人

你的故宫口红是什么色号?“朕亦甚想你”是不是成了口头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设计研发超过7000种文创产品,并创下2017年全年文创产品销售额15亿元的成绩,“文化遗产消费”逐渐融进日常生活场景。

让古老与现代相遇、碰撞、融汇,合理利用既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的方式。

故宫文创产品

我国首档京剧脱口秀《瑜你台上见》、手作解密综艺《巧手神探》等节目则以趣味十足的文案表达、新颖活泼的互动形式,让小众高冷内容实现“破圈”,与年轻人“亲密接触”,释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瑜你台上见》海报

服装、美妆、食品……悄然兴起的“国潮”将独特的东方美学和文化意蕴带入日常生活。作为“国潮”的代表性元素,非遗也日益受到追捧。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的“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等进一步用新方式打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让“国潮”与非遗有机会被更多人看见。

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

保护和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发掘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才能让延续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的瑰宝历久弥新。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的题中之义,亦是锻造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动力。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载体,更是集体记忆的载体。时间长河中不朽的宏大与精深通过它们走入当下,散发出璀璨的文明之光。为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的每一次前行与努力,都拓展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边界,更好滋养人的心灵,绽放新的光彩。

互动:年轻人眼中的“文化遗产”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让非遗工艺发扬光大。”

“我喜欢那些记忆里旧时的美好,总是回头去望。”

“我愿意把花在爱慕虚荣上买衣服包包的钱留下来,买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情怀产品。”

“传承是文化的血脉。我们的文明不仅是文学的语言,也是文化的语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艺术的创造,是文化的盛宴。”

“非遗传承要用新的思维方式与时俱进,不能把老手艺在我们这弄丢了。”

“可爱”“绝美”“中华艺术文明的魅力”

......

网友心中的文化遗产是这样的

文化遗产在你心中又是怎样的呢?

留言告诉我们吧!

(来源:文化时间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