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隋末混的最惨的割据势力,李渊仅派出一个人,就彻底平定了

Image 2020-06-07

在隋末的众多割据势力当中,李轨应该算是最平淡无奇的一个。

之所以说他平淡无奇,是因为他既没有李密、李渊那样的出身,也不像窦建德那么雄才大略,更不像王世充那么狡诈无常。相比这些人,他可能是最没存在感的一个。如李密、王世充等人,听过小说或者看过一些相关电视剧的,或许普通人也耳熟能详。但是李轨这个人,在影视剧中,或者是一些演义小说里,出现的次数都极少。

如果不是专门读过唐史,基本上不大可能听说过他的名字。

那么,这个隋末最没特点的割据势力领袖,他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

1.崛起于河西之地

李轨,字处则,武威姑臧人。对于李轨的详细生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正史上对其起兵之前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话而已。

有机辩,颇窥书籍,家富于财,赈穷济乏,人亦称之。

另外,对于李轨的家世,史书上也没有任何记述。这也就意味着,李轨应该不是出身于什么显赫世家,家里也就是稍稍富足一点的当地土豪。相比李渊的出身,那肯定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

这倒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毕竟李轨生活的地方,是传统意义上的凉州边缘。在中国古代,除非是西汉或者唐朝之类的强大时代,这地方基本就是中原王朝的尽头了。这样一个地方,自然也很难出现什么对历史产生很大影响的家族。

不过,李轨这个人,倒也不算傻,知道用家财去买人心。在隋朝末年,这也算是很多枭雄起兵之前的标配了。如李渊、窦建德等人,基本上就都干过这件事。

没什么家世背景的李轨,在当时那个年代,仕途自然也不可能爬的太高。隋朝大业年间,只是勉强做了鹰扬府司兵这么一个职务,可以理解为当地的一个小武官。

而李轨能够起兵,割据一方,其实也是时事造就。大业十三年,薛举在金城(甘肃兰州)起事,拉起了一支兵马。面对这种情况,李轨便和当地一些比较有声望实力的人商定起事,想要在隋末乱局之内分一杯羹。

而就在李轨这边起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特别可笑的事情。

当时李轨和当地这些有声望的人起事之后,大家竟然没人敢去当这个头。后来还是有人提出,听说过一则谶语,说李氏可以称王,所以大家就拥戴李轨做了头头。

一方割据势力之主,竟然以这么儿戏的方式推举出来。这要是还能成事,那才真是怪了。

李轨起事之后,很快就占领了武威附近的地区。这件事其实也没什么难度,毕竟当时那里是真正的天高皇帝远,本来隋朝也没驻扎多少军队,当地也没什么强大势力。所以李轨起兵之后,还是很快就打下了一块地盘的。

那么,李轨打下的地盘,在哪里呢?

从地图上来看,李轨所打下来的地盘,就在今天甘肃的武威、张掖、敦煌这一带。就算是到了今天,这些地方人口好像也不是特别的多,就更别提一千多年前的隋末了。所以李轨打下的这块地盘,论富庶程度和人口数量,都远远比不上李渊、王世充等人的地盘了。

2.错失良机

知道自己能吃多大一碗饭,有时候真的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但可惜的是,李轨没有这样的品质。

打下了一块边缘地盘之后,李轨就有些膨胀了,有了想要自立为王的念头。偏偏在这个时候,他旁边的薛举,开始去和李渊死磕。如此一来,李轨的存在就变得有些重要了。

说起薛举,他和李轨虽然都是崛起于西北地区的割据势力,但却要比李轨强了太多。薛举是隋末众多割据势力当中,唯一一个正面打垮过李世民的厉害角色。当然,这个人比较残暴,而且喜欢杀降,这也是当初李轨起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轨当初起兵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因为薛举残暴,所以才起事想要自保。

薛举打下了兰州附近的地盘之后,接下来就有两个发展方向了。一个是进攻更西面的李轨,另一个就是进攻当时已经拿下了长安的李渊。而当时李渊从太原起兵后,很顺利的一路势如破竹,拿下了长安。接下来最好的扩张对象,就是薛举这边。所以,薛举和李渊开始死磕上,也就没抽出时间去搭理李轨。

如果薛举当时选择进攻的,是李轨这边的话,估计最多也就几个月时间,就能彻底把李轨这边推平了。

当时在薛举和李渊双方的战斗中,首先是双方僵持,然后李世民碰巧生病,不得不将一部分指挥权暂时交给麾下的刘文静等人。薛举趁着这个时间,一举打垮了唐军。李世民也不得不逃回长安,再做打算。当时打垮了唐军的薛举,已经计划着直接挥师东进,直捣长安了。可惜恰恰又是在这个时候,薛举忽然得了一场急病,然后就死了。

历史有时候真的是非常巧合。

没了薛举之后,他麾下的势力,尊其子薛仁杲为首。但作为儿子的薛仁杲,远不如他老子,仅仅几个月之后,就被病愈的李世民率军彻底打垮了。

这也是李渊统一关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战。

至于李轨,他在这段时间内,又在做什么呢?

照理来说,趁着薛举薛仁杲父子率大军出征唐军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不是应该马上率军在背后捅上一刀,然后获得最大的利益才对?稍微有点谋略的枭雄,应该都会这么选才对吧?

但是李轨没有。

当时李渊为了和薛举拼命,已经派人去接触李轨,希望李轨能够从背后捅上一刀。但是脑子拎不清的李轨,这时候已经彻底膨胀了,竟然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自己直接僭越称帝了!

要知道,当时中原实力最强的李密、王世充、宇文化及等人,都还没敢称帝,最多也就是拥立一个杨家人做皇帝,自己把持大权而已。也亏了李轨身在边疆,要是他身在中原的话,估计肯定会瞬间被大家当成靶子去打。

不过,以李轨的才能,要是在中原地区这种地狱难度的地方开局,估计也没有能够割据一方的机会。

于是,李轨为了帝位这种虚名,放弃了李渊和薛举两强相争的宝贵机会。等到李世民彻底扫平薛举之后,这个时候,李轨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李渊率军荡平他,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3.众叛亲离

不过,对于当时的李渊来说,想要彻底扫平李轨,其实也挺棘手的。

这倒不是说,李轨的实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实在是不太好打。

当时李渊的老巢,位于关中地区。从关中地区派大军进入凉州边陲作战,补给线太长,实在是不太好打。君不见,当年三国时期,雄才大略的曹操,实力那么强。但是面对西凉的马超父子,仍是有心无力?经常是在应对中原大战的同时,还要防备马超在背后捅上一刀?就是因为,这个补给难度太大,而且当地地域又十分广阔。如果当时势力想要游走作战的话,任李渊实力再强也拖不起。

最关键的是,就算李渊拖得起。等他花大力气扫平李轨之后,估计中原战事也结束了。他就算统一了关中,想要再向外扩张,也是难如登天。

不过,这一次,李渊的运气极好。甚至可以说,是好到爆炸了。

因为李轨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见识。

如果李轨按这个打法和李渊打的话,估计还能拖一段时间。但实际上,当时李轨根本就看不到这一点,而且也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当时李轨势力的内部,已经开始分裂了。

李轨这个人,本事不大,而且还不懂团结内部。先是杀了自己麾下的最大的一个谋臣梁硕。杀梁硕的理由,竟然只是因为梁硕不向他儿子行礼!杀梁硕这件事,已经引得人心惶惶。后来再加上一系列内斗,还没等李渊打过来,李轨势力内部,就已经有了彻底分裂的趋势了。

面对这种局面,李渊实在不愿意劳师远征,便派一个叫安兴贵的人,去劝降李轨。也不求李轨能彻底臣服,反正只要明面上大家都过得去,别在他和中原的王世充、窦建德之流血拼的时候,跳出来捣乱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派这个叫安兴贵的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哥哥安修仁,当时正好在李轨麾下担任要职。

但是,在接下来出使的过程中,安兴贵却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神话。

安兴贵到了李轨这边之后,先是劝降李轨。但是李轨这个时候依然认不清形式,觉得自己就是天命所归,根本不愿意臣服。安兴贵见到这一点,为了保命,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不过他很快就发现,当时李轨势力内部,分裂的倾向已经极其严重。于是到了这个时候,安兴贵开始起了另一个念头。

在经过一番准备后,安兴贵说服自己的哥哥安修仁,暗中引来了胡人的兵马攻城。同时,还说服了一个叫奚道宜的将军,一同攻城。此人曾是薛举麾下,薛举败亡后,臣服于李轨。李轨当时许诺他做刺史,但是却始终没有兑现。安兴贵便以此为由,说服他合力进攻李轨。

面对麾下的反叛,李轨最开始倒也不怂,直接率领一千兵马前去迎击。想要坚守城池,等待援军。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安兴贵在城内放出话来,说他是李渊派来收拾李轨的。告诉士兵们,一旦有敢反抗的,直接诛杀三族。被安兴贵这么一忽悠,李轨麾下的士兵,竟然还真的纷纷放下武器,直接不抵抗了!

这种事情,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大概也不多见了。由此也可见,李轨当时是多么的不得人心。见到麾下士兵都不再抵抗,李轨也没了办法,只好投降了。

投降之后的李轨,被安兴贵带去了长安。到了长安之后,李渊没有废话,直接砍了他的脑袋。

结语

从起兵到败亡,李轨一共只闹了三年时间。而且,这三年当中,他没打过任何一场硬仗。最后,甚至李渊只派出了一个人一张嘴,就顺利拿下了他。这样的人能够起事,并且割据一方,只能说是当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了。

从李轨的故事当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启发:皇帝这个工作,真不是谁都能做的。很多时候,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有一个自知之明,真是挺重要的一种美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