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国外经典建筑,感受人类工匠的顶尖智慧
意大利斗兽场
初听《外国古建筑小讲》的书名,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人而言,会觉得或许这是一门从建筑学角度来阐述外国古建筑的书籍,它会是一本庄重而又严谨的书。当翻开这本书,我最初的理解被完全粉碎。但是一看到书名的"小讲",我又明白了这本书的用意。
作者张克群老师采用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上面有对相应国外古代史的介绍,继而引出了该部分建筑为什么会建成,最后作者对于一些故事有意思的吐槽让人总有一种会心一笑的感觉。
譬如作者在评论古埃及最著名的建筑——金字塔时,由于金字塔是由石头所砌筑,作者颇为幽默的吐槽了一句"可别以为石头建筑一定是傻大黑粗";在介绍古埃及人的信仰时,用"古埃及人找到的最早的'妈'是太阳"的调侃让书中内容活灵活现;考虑到不是所有读者都曾去埃及身临其境去观赏,又用"跟咱们明十三陵的神道似的"来拉进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书在向读者全面展现典型国外建筑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之时,没有落入平铺直述的俗套,这对于读者来说,算是一种莫名的惊喜。
古埃及的神秘,两河流域的凄凉,古希腊的曼妙,古罗马的庄严……每个特定时代留给后人的印象在每个特定国家留给世人的遗产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或许古埃及人对"人死了之后,只要把尸体保存好,三千年后就能在极乐世界里复活"的推崇,"木乃伊"、"金字塔"等能在约7400年的今天依然保持其应有的神秘。
或许从数千年前"世界的王亚述国王西拿基立坐在尼米杜宝座上,检阅从拉吉夺取的战利品"的古老文字中,能窥探出两河流域的战乱刻画出其后续的凄凉画风。
或许"东面的山花上雕刻着雅典娜诞生的场景,西面的雕刻是雅典娜和波塞冬争夺冠名权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雅典的美轮美奂,古希腊文化的曼妙。
或许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技术方面的主要成果——混凝土和券拱结构,由于其坚忍不拔的特性依然在时间面前保卫着属于它曾经的庄严和荣光。
与现代人相比,或许生活在古代的人对于信仰的感觉会更加深沉。当代中国崇尚的是无神论,这应该与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自我认知的提升不无关系。生活在贫苦的古代的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或许会更多地寄托到宗教信仰上,而这些也会体现在建筑的风格上。
东正教不太重视圣坛上的仪式而主张教徒之间的亲密交流的特点,致使在东罗马帝国时期建设的圣索菲亚教堂内部呈现有一个集中的大空间,包容世间万物。哥特式建筑利用其肋骨式的尖券营造出高耸的空间和硬质的室内装修材料,使得神父的话语和管风琴的乐音带有天外之音的神秘感,一种神圣之感油然而生。
圣索菲亚教堂
然而建筑不仅仅是历史的反映,更是历史的一种传承。
作者张克群先生讲述她去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去鉴赏雕塑《哀悼基督》之时,由于穿的是短裤,而不是拖地长裙被拒之门外的经历,多少也反映了历史上的封建,而这种封建之风也依然在现在有所传承。她提到那尊她没看到的雕塑的动人之处在于,面对营养不良骨瘦如柴而又被人害死的儿子,玛利亚不是捶胸顿足号啕大哭,而是陷入极度悲哀以至于没有了表情。 这种千百年前人们绝望极致的表现,依然在千百年后的现在所共识,这何尝不是人类的另一种传承?
梵蒂冈
建筑是深沉的,一旦被建造,其就如同磐石无论遇到多大危险也会在自己出生地坚守;建筑是朴实的,其不会像音乐那样能传向四面八方诉说韵律的故事,其只能通过其外表展现它的里外家常;建筑是坚韧的,虽然自己一直都在面临着时间的种种考验,但是在使命没有完成前,乃至使命完成后依然矗立在世纪之巅。
建筑是历史的一部分。正如作者张克群先生所述,建筑是不会说话的,要是没人介绍,恐怕一般人就会走马观花,收获颇微了。建筑相较于其他历史形式,是对一国历史及风土人情实实在在的展示。建筑或许没有其他体现历史的形式那样活泼灵动,但其一直以它自身坚定不移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曾经这片土地的故事,讲述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而张克群先生在本书中正以摆脱传统的方式,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介绍自己对外国古建筑的理解,为世人更好地理解建筑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