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文物修复:能不能修好,这都不是你“老罐子破摔”的理由

2020-06-03

近期的一档文物类综艺节目,将一位流量女明星送上了微博热搜。下手不知轻重、口无遮拦、低情商这些关键词,将她辛苦营造的好形象&励志人设全面推翻。

三指轻巧的捏起、坏了大不了回炉再修,谜一般的言行,好像手里的东西完完全全不值一提——什么文物不文物的,还不如家里的饭碗来得宝贝!

关于这件事,元物菌当然觉得心情憋闷,但却也不意外,现代社会对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不易的认识,可能真的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普及。

所以今天的内容,我会为您讲述“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希望大家通过本期内容对文物或是匠人手艺能多一些了解和虔敬之心。

@文物医院说:很多人觉得修复过的文物本来就是坏的再修复一次也没事。但殊不知修复过的文物遭到再次损坏,就如同一个骨折痊愈的病人再次被打断骨头,新的破损,也是对文物的二次破坏。

匠人精神

以心焕新

在文物的局部之内、方寸之间,有人用无数个日夜去复原与重现的,是一个见微知著的时空与一方奥妙无限的天地。

古陶瓷修复:千遍描绘,碎片复生

古陶瓷修复专家丨周璐

南京博物院文保所里的陶瓷修复室不大,但极为干净,负责陶瓷文物修复的周璐正在用传统技法修复一只明代青花双龙戏珠纹瓷梅瓶。

她的修复工具很简单,一块白瓷板,九种矿物颜料,几支大小不同的毛笔,再来点稀释剂和清漆,这就是全部。

工具简单,但修缮过程繁复。一般来说,有清洗、加固、拼对、粘接、补配、打磨、随色、仿釉等步骤。

清洗不是简单地用水冲,而是根据胎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清洗方法。比如物理清洗法,是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进行清洗;皂液洗涤法,是用肥皂水或洗洁精溶液进行浸泡,再用特制的小软毛刷,清除文物表面及断裂面上的污渍。另外还有机械去除法、化学溶剂除垢法、有机溶剂去污法等。

清洗

清洗完成后要对文物进行加固。古瓷器上有时会出现冲口、裂缝、惊纹,不及时处理,灰尘就容易进到裂缝间隙里去,然后通过各种作用加长缝隙长度,最终导致器物碎裂。

拼接

打磨

周璐目前正在修复的明代青花双龙戏珠纹瓷梅瓶一共碎成11片,并且有大面积的缺失,补配完成后还要进行随色仿釉、纹饰描绘。纹饰的描绘不是修复师的主观臆造,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资料收集工作,而描绘缺失部分的龙纹,可能要用毛笔反复涂刷上千遍,且每一遍都要等上一遍干了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的涂刷。要完成对一件陶瓷器的修缮,往往要经过三四个月的精雕细琢。

描绘纹饰

修复瓷器

古书画修复:咫尺之间,留住岁月

古书画修复专家丨陈思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书画无疑是其中最美的瑰宝。但在古代书画作品的传世过程中,极易因为保藏不当,遭遇受潮发霉、虫蛀鼠咬,纸张的自然老化也会使书画产生破洞、碎裂、褪色等问题。这些损伤,直接影响书画文物的保存寿命和艺术价值,因此,对古代书画的修复工作就尤为重要。

在国家文物局设立的纸质研究基地,有一批心灵手巧独具匠心的文保技术人员,专攻书画文物修复领域的陈思燚是其中的佼佼者。

陈思燚说书画修复工作繁杂,但也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观察文物,对褶皱、霉斑、污迹、微生物损害等问题进行拍照记录,并把所有问题完整记录,做成文字稿,编入作品信息档案。然后再做进一步的科学分析,例如纸张成分分析、pH值检测、色差检测等。

显微检测

第二步就要展开正式的修复工作了,根据观察文物罗列的信息,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开始修复。

整绢贴补——即把空浆的部分粘牢,等干透之后再进行清洗,以增强作品的牢固性,保证在冲洗过程中的安全。

粘合空浆画心

清洗画心——针对古字画的“晕色”现象,常规清洗会损伤书画颜色,另外也是为解决作品酸化、污迹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先对作品进行固色处理。舍弃了传统清洗的模式,采用先局部后整体,冷热水交替使用,才能既保护作品原色,又祛除作品病害。

洗画心

处理作品镶料——对镶料污迹破损等问题做独特处理,利用透明胶带吸附的办法清理镶料上发现的固态污渍,避免刀刮可能带来的伤害。另外,要对原镶料采取的对缝拼接方式进行处理,改对缝拼接为搭缝相接。具体的做法是把两边的镶料各自磨薄,再搭在一起,这样的衔接加大了镶料边缘牢固性能,更有利于保护书画的完整性。

揭镶料

书画揭裱——用镊子和毛笔不断把吸附在托纸上的画心一点点地剥离出来。由于画心年代久远、酸化严重、脆弱易断加之糨糊对于绢画的吸附,所以揭画心的过程中极易带坏画心。方寸大小的画心,需要的是无限的细致与智慧。

修复破洞——找到最接近原作的补绢,经线纬线的根数、疏密程度、厚度等多方考量选定补绢。选好后要对比原作破损的位置进行剪裁,利用高倍放大镜对准补口经纬方向进行拼接,对接口处多余的部分进一步修整。

校对绢丝经纬

第三步,经过大的修复之后,修复师们还需要“锦上添花,完善作品”。这其中也要经过两个步骤。

上墙——给画作上托纸。托纸的作用是保护画心,是最贴近画心的纸张,它的颜色、韧性、厚度都有严格要求。这部分工作要对原托纸和现有纸张进行分析检验,找出与画心最匹配的材质,再并进行相关颜色处理。

上墙

全色——为画作全色,穿新衣。作品全色要熟化作品补料,比如古画绢丝有严重老化现象,在熟化试剂选取时就要用豆浆替代胶矾水来熟化画心,在后续的上色过程中也要将促进老化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来延长作品的艺术生命。

全色

青铜器修复:保证原貌,恢复原貌

青铜器修复专家丨潘炼

潘炼,2004年从部队退伍后开始接触青铜器文物修复工作,16年的专注打磨让他成为南京博物院文保所的青铜器文物修复骨干。

虽然青铜器由坚固的金属制成,但毕竟历经千年,还有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作用。许多青铜器在刚出土时就已经碎成了“渣渣”,这就需要文物医生用高超技艺为它们“妙手回春”,重现光彩。

青铜器修复一般有十多道工序,包括清洗、去锈、整形、补配、焊接、雕刻、上色、做旧等,虽然如今有一些现代化辅助设备,但是绝大部分修复工作依旧要靠手工完成。

当考古发掘出青铜器,第一步先拍照,记录原状,然后是清洗。清洗过后对青铜器文物表面的锈蚀要进行大致处理,便于看清器物上面是否有铭文,或是花纹以及整体工艺。

接下来是对青铜器文物进行整形。因为长期埋藏在地底下,青铜器会随着地壳运动受挤压变形,修复师要把变形的部位调整回原来器物的形状。

整形后还要根据器物的实际情况,用铜皮、锡块或环氧树脂胶等材料来进行补配。补配过的地方会有高低,就需要通过打磨把补配的痕迹减到最低。在打磨过后则要进行雕刻,有花纹的地方需要刻成原来的样子。

最后一步是做色,做色要用纯天然的虫胶,这是一种从虫子身上提炼的油,兑酒精稀释后调矿物颜料进行着色。

虫胶是古代的传统工艺,那时候还会用桃胶、动物胶、骨胶等等,同样是为了把颜色粘到青铜器上去。

古籍修复:充满让人安静的力量

古籍修复专家丨何子晨

古籍的保护与修复由多学科交叉而成。这对该行业的技术人员要求较高,不仅要有过硬的修复技术,更要有检测分析、多角度钻研的实力。

何子晨回忆起他遇到的虫蛀最厉害的书页,拎起来像蜘蛛网一样几乎无法下手,有时一整天只能修复一页纸,一件古籍花个大半年时间去修复是常有的事。

作为博物院的古籍修复师,何子晨说当然不能一上来就修,要对古籍作品进行分析检测、制定方案。书的各种破损、污渍等被叫做书病,“书册医生”视书为孩子,修复如看病,所以在古代的古籍修复中,就已经有了望闻问切。

望:指的是检查破损、污渍、纸张、绢帛等材质的现有情况。

闻:指的是通过气味判定,纸张的酸化程度、有无霉烂。

问:指的是要询问书籍来历,如果书籍现在的持有者是长期居住于南方则出现的病害可能以微生物侵蚀居多,如果长期居住于北方则动物损害病害居多。不同的居住地域也决定了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的不同,而且要向书籍的持有者询问书籍的年代、版本、曾经印刷地域,这些都很重要,因为修复师对于古籍断代能力有限,谨慎询问书籍持有者详细内容往往决定了修复的成败。

切:指的是修复师抚摸和检查书籍材质的保存状况。纸张的薄厚、是不是曾经有修复。虽然在当代古籍修复变得比较智能,但难度依然不小。

古代家具修复:还原不翻新,修复不颠覆

古代家具修复专家丨马如高

和各种木料打交道,和古代家具做朋友,是古代家具修复师马如高先生的日常工作。他不到二十岁开始学习家具制作,进博物馆前做了十年木工,他说:“做新家具容易,修复则要难得多。想要修得好,就更不容易。”

修复古代家具,尤其是一些历史性强的文物,修前的仔细检查是必需的步骤,有时还要做到在不损害任何一个部位的情况下拆分家具,原则上采用传统的修复手艺去修复古代家具,高科技的修复手段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用,但是数百年流传下来的修复手段与技术,多半才是更适合延续古代家具“生命”的。

马如高表示,古代家具某些部位假如破损程度不严峻,即主张不予以修复。比如某些局部被损毁了但是不在明处且不妨碍观赏和影响整体结构的完整,这种“保残守缺”也是一种尊重原文物的态度与做法。

而且修复古代家具,也要严格遵循“还原不翻新”和“修复不颠覆”的原则,要熟悉所修家具的年代、背景,尽量保证使用原来的材料和传统工艺,达到恢复后呈现原本面貌的目的。家居本身的形式特征、制作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都不能随意替换更改,必须保持原物的原貌和完整性。

古建筑修复:匠人匠心,修旧如旧

古建筑修复匠人丨葛招龙

古建筑修复技艺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葛招龙,便是这批秉承传统理念、沿袭传统文化技艺的古建筑修复匠人中的一员。

对于修复旧家具,葛招龙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他说,所谓的修旧如旧,就是在尽可能不破坏其原来的风格和美感的前提下,采取传统制作工艺,做一些适当合理必要的修复,使其能以较为完整的姿态展现。

但要完全做到修旧如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还是材料的把握,要求修复中尽可能用老木料,最好是用同一年代的、同一木质的老材料,因为老材料最稳定,又能确保建筑风格的延续统一。他说,有时因为没有找到条件符合的材质构件,一件旧家具的修复可能会被拖上大半年甚至好几年。

在葛招龙看来,每一件历史悠久的旧家具上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记录着太多的文化记忆。所以,每一次的修复,他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用沿袭了几百年的最传统的工艺来恢复其中消失的片段。

当一件尘封已久的残旧器物修复完毕,以完整的姿态呈现时,那种快乐油然而生而又无与伦比。他觉得,用古人沿袭下来的手艺恰到好处地重现彼时古人的手笔,便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尊重,也是古物修复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 ━ ━ ━ ━

关于文物与文物保护:

文物修缮,修的是物,填补的是心灵的缺憾。

很多时候,物并不是单纯的物的存在,人情感的注入会让物产生新的灵魂;但归根究底,物又只是物,免不了老化甚至最终消逝。我们能做的,是在有限的时光里去做到守护与尊重,让物的生命能尽可能延长,去接续被打断的历史和文明脉络。

关于元物志

在传统文化、时光记忆与

当代生活体验里去触发灵感,

多维度重构「国潮&文创」时代审美;

用态度与温度将历史&艺术浓缩,

让创意再造生活。

手账、纸品、文具、首饰、

包包、食品、办公、生活,

你能想到的和你未能想到的,

我都在努力,

将它以更美丽的方式呈现。

我也想把动人的故事和

让人动心的文字,

以及融进生活里美好的小物,

带到你的身边,

治愈你我的全世界。

在非理想化的生活里,

找一份接近理想状态的幸福。

——元物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