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代画像真能作为抓捕依据么?

2020-06-03

古代人物画像真如电视剧中那般抽象么?

要真的是这样,那古代“警察”凭借“通缉令”抓逃犯还真是项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水浒传》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

鲁智深打死镇关西之后,在燕南关见到一群人围着捉拿自己的通缉令指指点点,鲁智深起初不知道,就上去看。挤进去才发现通缉的是自己。

这位爷非但不逃,反倒听起边上人读缉捕令上的内容

当听到自己的悬赏金额“一千贯文”时,还不忘评论一句

“没涨价”

……

难道说电视剧中也不全是骗人的?

逃犯大咧咧的从官差旁边走过,顺便数数自己的悬赏金额,瞻仰一下自己的画中英姿

——多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对此,小编本着科学的精神,和传承传统书画界艺术(此处是明晃晃的广告)的出发点,查阅资料史实,发现:

看古代人物画像,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古代人物的画像,可以笼统概括为两派

此应有图派

有点意思派

“此应有图派”,顾名思义,全名为“此处应该有图”派。

主要是指为了放图而放图,与现实中对象相貌基本没啥关系的人物画像。基本可以分为

后世对前人相貌的推测;后人对前人画作的修补;作画者的主观色彩,这三类

比如让广大中小学生“谈其诗色变,观其形便乐”的杜甫,其在课本中已经被演绎了无数遍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每位同学的心里。

杜甫老爷子在学生群体里火了一波又一波……

事实是,现在广为流传的杜甫画像,并非古画。

而是画家蒋兆和在1950年代后创作的,也许这个名字大家并不熟悉,但其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徐悲鸿。

这便是蒋老前辈

不知各位看出点端倪没有——这蒋老前辈怎么跟诗圣杜甫有几分相像?

没错!蒋兆和就是以自己为蓝本创作的诗圣杜甫,那个每一个中国人学习诗词都绕不开的大山!

其实在杜甫像的题款中蒋老前辈已经写明:

“我与少陵情殊异,提笔如何画愁眉”

他认为自己年轻时贫困奔波的境遇和悲惨的杜甫如出一辙,借助自己的形象创作杜甫画像,再合适不过。

当然,蒋老爷子并不是平白无故就要创作杜甫画像,而是“奉旨作画”。杜甫像也不是他第一幅“以今绘古”的作品。

老爷子创作古代名人画像,起因源自1952年,周总理收到莫斯科大学来函,希望中方提供素材,完成世界各国科学家拼贴像。当时的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认为祖冲之和李时珍最合适,但遍寻南薰殿和《三才图会》都无此二人画像。

后来周总理指示:

画历史人物,找蒋兆和。

蒋兆和创作的李时珍和祖冲之像

蒋老接下任务之后,先开始创作李时珍像。同样是遍寻古籍,也只在《本草纲目》找到形容李时珍相貌的寥寥八字:

晬然貌也,癯然身也

翻译过来就是“面目温润端庄,身材瘦削”的意思。

但光靠八个字就凭空创造出一个人的相貌实在太考验人类想象力极限了。

于是各位可能猜到蒋老想到了什么办法——没有古代“画像参考,就用有同样职业背景的现代“模特”作为蓝本,来创造人物。

于是便有了以自己的名医岳父为蓝本创作的李时珍画像

名医萧龙友和李时珍

和以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为蓝本创作的祖冲之画像

竺可桢与祖冲之

蒋老以今绘古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用现代话可以说成:

气质这一块,拿捏的死死的!

但是很明显,这些画像纯属为了需求而创作,不可能代表真实的历史人物相貌,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说到雷同,就不得不说刚才提到郭沫若查找画像的《三才图会》。它由明朝人王圻及其子王思义共同创作,收录了从盘古到明代的海瑞的各个时代大人物的画像。

没错,是盘古。

先上张图大家感受一下。在这本书面前,让正常人患脸盲的韩国选美就是弟弟

标配的肿泡眼+倭瓜脸+鹰钩鼻,搭配不同服饰和发须就能囊括上古到明朝跨度几千年的人物形象,王氏父子堪称“灵魂画手”的集大成者!他们证明了人像也能批量生产(如果摄影师们像拜个祖师爷,王氏父子可以考虑竞争一下)。

虽然这本书在艺术创作上可谓别具匠心,但是在人物写实的角度上就完全不具有参考意义了。

这便是“此应有图派”中后世对前人相貌的推测。朝代不同,连真人都没见过,人物画像基本可以归类为艺术创作。

刚才说到郭沫若查询古人资料还提到一处——南薰殿。

南薰殿是始建于明代的宫殿建筑,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西南。据史料记载,该殿收录自太昊、伏羲以下,共有帝王贤臣画像(卷、册、轴)共121份,所绘大小人像共583名。

南薰殿藏:宋太祖赵匡胤

南薰殿藏:宋英宗赵曙

南薰殿藏:清康熙帝

收录画像人物历史跨度如此之大,再加上历代宫廷画师对古画的反复装裱修复,可想而知其中可信的形象并不太多。但相对民间的《三才图会》还是要精美豪华和写实很多。

以时间来算,明朝以后的帝王像更加贴近于真实,比如明太宗朱元璋像在南薰殿收藏了13幅之多。

南薰殿藏: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这形象不对啊!从小接触到的各种正史野史演艺小说电视不都说朱元璋是鞋拔子脸么?

这样才对啊

出现这种情况其说有二:

一是鞋拔脸为后朝所画,画师未见真人,还存在对前朝的刻意丑化。

一是朱元璋本人为了掩盖草莽出身,包装自己“异人必生异相”,创造出“奇骨灌顶,天地相朝”的样貌。

真实如何,其未可知。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晋武帝和武皇帝

两位皇帝除了衣冠的微小差别,其他俨然一样,更为明显的便是皇帝与侍者比例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这便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处理手段:“尊者为大”。不光皇帝,一些展示小官员的画作也是如此处理的

绘画非照相,写实并非主要目的

所以说,后人的修复和作者的主观都是影响古代人物画像的关键所在,正如中国画所强调的“写意”,绘画不在于表面的写实,更在于画里所展现的“意”和“神”。

而这也正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独特于世界之外的文化瑰宝!

篇幅有限,本篇也仅仅讲述了古代人物画像之皮毛,小编冒昧统称其为“此应有图派”——画作中的形象创作成分较多,基本不能作为真实人物形象参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