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代生活冷知识:汉朝人过生日有什么讲究?为何每十年做一次寿?

Image 2020-05-31

民间有“孩子的生日,妈妈的难日”说法,很多成年人不过生日的原因,可能就是基于母恩难忘的想法。生日,说白了就是每个人出生的日子,从古至今都有过生日的习俗。现代人过生日的场面颇为隆重,气球、彩带、烟火、美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关于生日,还有一个敬称“诞辰”,一般都是对长辈才会使用。宋代文学家、名臣范仲淹,在《纪送太傅相公归阙》诗中云:“归赴诞辰知兑说,轻安拜舞寿觞前”。这两句诗文描绘出了古人,过生日时的场面和愉悦的心情。

在很多八零后的印象中,小时候过生日的标配食物,就是妈妈亲手擀制的长寿面,还有几个剥了皮的煮鸡蛋。虽然那时候生活条件有限,但是能吃到这两样东西,这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现在依然能想起长寿面的味道,可是早已经物是人非了。

现在小孩子过生日都吃生日蛋糕,家庭条件好的还会买礼物,并且去游乐场所一日游。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代社会中,孩子过生日远比大人还热闹。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小学生,在分享理念的影响之下,都会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庆祝生日。

相比于现代社会而言,古代人过生日的时候,其实有很多说道和讲究。比如,最开始只有贵族才能过生日,后来才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家族中的长者或威信较高的人,才能在众人的张罗之下,举办生日宴会;古代女性根本没有资格过生日等。

这些看起来非常陈旧的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过生日习俗在我国的发展期。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汉族礼俗的代表,过生日在现代社会十分流行。这既是对古代习俗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亲情的呼唤。

礼仪之邦集大成者,汉朝人过生日讲究多

过生日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而且过生日的主题多以吃喝为主。家人、朋友、同事、同学聚在一起,找一个像样的餐馆搓一顿,一年一度的生日也就这样过去了。席间气氛融洽、觥筹交错、祝福连连。

现代人过生日没有什么讲究,只不过小孩子和年轻人,过生日的时候相对随意一些。而年纪比较大的长辈过程日,则有六十、七十大寿的说法。其实,做寿的习俗自古有之,简而言之就是在生日当天,需要举行隆重的庆贺活动。

除此之外,人们在过生日时,基本上都是吃生日蛋糕和日常便饭,参加生日的人较多时,才会去餐馆。无论是小孩是大人都可以过生日,只不过规模相对较小。这应该与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有关,毕竟儿的生日是娘的苦日。

一、独具历史韵味的“生日”起源

根据民间口口相传的信息来看,生活在先秦时期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过生日的概念。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其实是关于孝敬父母最早的言论。

这段古文的大意为父母的年纪,一定要时刻记在心间不可忘记。应该为他们健康长寿很高兴,同时也应该为父母衰老而忧惧。虽然并未提到“生日”二字,但是却通过“父母之年”,表达出了古人对生日的意识萌芽。

可以说秦汉两朝之前,几乎没有过生日的概念。直到秦朝建立之后,过生日的说法,才开始在贵族阶层流行,并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私人宴会。

当然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庆祝生日的源头,应该是庆祝佛祖生日。从这一点看,其实也完全符合生日起源于秦汉的说法。

因为有关佛教东渡,我国的最早记录,就是在大约公元1-3世纪,而此时正处于汉朝统治时期。据《三国志·吴书》卷4《刘繇传》记载:“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此时正处于公元3世纪初期。

二、古人过生日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贵族有权过生日

汉朝时期过生日开始盛行,但仅限于王公贵族和富裕家庭。因为按照古人的说法,只有王侯将相才有资格过生日。笔者认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过生日其实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随着时间不断推移,生日习俗开始流向民间。

汉代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姓名》云:“殷以生日名子何? 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大概意思就是生日就是生子的日子,之所以会以“子”代替所有孩子,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以男人为尊,而女孩子的生日往往被忽略。

笔者认为秦汉之后的老百姓,之所以对过生日如此重视,其实主要源于对长寿的渴望。古人的寿命相对来说比较短,秦汉时期能够活到40岁,就已经步入了老年时期。正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虽然孔子对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但真正能够活到七十的人却甚少。所以古人对于过生日非常重视,尤其是在长者过生日的时候,更是会举办比较隆重的宴席。前来贺寿的人都要携带礼物,以表达对长者长命百岁的祝福。

2.生日习俗沿袭至唐宋

其实,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唐朝,古人过生日的习俗才达到巅峰。唐代《封氏闻见记·降诞》中记载:“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唐代人过生日,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

并且在过生日的时候,所有晚辈都应该悉数到场,并为长辈贺寿。同时,还会举办有酒食的生日宴会。笔者认为此时的生日含义,其实与现代社会十分类似。但不同的是古人过生日,却有很多充满内涵的习俗和讲究。

虽然《封氏闻见记·降诞》中,以简短的文字道出了唐代生日习俗。但是也有史料记述,唐朝人并不过生日,因为他们认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会在生日当天去孝顺母亲。

实际上大规模的盛宴会诞生于宋代,寿桃、寿饼、长寿面等食物,也是宋朝人过生日时的标配。

三、汉朝人的生日习俗

汉朝是古代历史中的伟大朝代之一,翻开汉朝史册几乎都是丰功伟绩。斩白蛇起义的开国皇帝刘邦,缔造“文景之治”的文帝、景帝,以及在对匈奴战役中以攻为主的汉武帝。在这些开明君主的统治下,汉朝曾一度跃居为东方第一大国。

礼仪之邦、汉族起源等重要史实,都源于这个拥有407年国祚的王朝。汉朝时期虽然生产力较低,但是在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下。生活在汉朝时期的农民,不仅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且也真正体会到了轻徭薄赋的福利。

1.汉代生日文化

关于民间热议的生日文化,其实也成型于西汉时期。虽然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内则》中,就曾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悦于门右”。但真正将这种习俗确立的却是汉朝,这句话的大意为生男孩要在门左挂弓箭,而生女孩则于门右挂手帕。

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历史上,关古人过生日习俗的最早记载。南北朝时期编纂的《颜氏家训》中,也曾记载要给孩子过第一个生日。实际上这种颇为讲究的生日习俗,其实也是源于汉朝时期。而且在汉朝人的心目中,所谓的生日主要是向父母表达感恩。

举办生日宴会,并不是为了过生日人的出生,而且要让过生日的人向父母道谢。关于汉朝人过生日的习俗,虽然目前的资料并不充分,但可以肯定的是,丧父或丧母男人,绝对不能在生日当天宴饮作乐,甚至从此以后再也不过生日。

当然也有很多“无教之徒”,他们会子父母去世后,依然不顾哀伤庆祝生日。这样的人会受到比较严厉的法律制裁,如果屡教不改甚至还会被杀头。笔者认为从这一点来看,汉朝人对于过生日习俗,其实早已经做出了礼仪规定。

2.生日礼俗形成

据《日知录》卷十三记载:“生日之礼,古人所无。至齐梁间,乃行此礼”。这句话所说的“生日之礼”,其实就是汉代人过生日的讲究。虽然“至齐梁间,乃行此礼”,仿佛是说在汉代灭亡之后,才出现了过生日的礼节。

但笔者认为,秦汉时期生日出现,那么就一定会有相关的制度。尤其是过生日最早源于贵族阶层,所以就更应该讲究礼数。汉代时老百姓过生日虽然没有长寿面,但吃几个鸡蛋或肉类食品,还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

实际上生日庆贺活动习俗,最早起源于汉代时的南方地区。但由于北方才是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曾有一大段历史时期,这种习俗被人们强烈排斥。因为过生日是为了感恩父母,所以“感伤”反思才是过生日的主题。

3.十年一次的大生日

在现代人的心目中,生日不分大小,但是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却将生日分成了大小之别。一般情况下从孩子出生至十岁时,才会过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日,在当时社会中,这种大生日可称为“长尾巴”。母亲的娘家人需要送米,以及衣物鞋帽等以示庆贺。

在十岁之后一直到四十不惑,基本上都没有过生日的习俗,只不过在生日当天,会添置荤菜而已。汉朝人之所以在40岁时不过生日,主要是因为“四”与“死”谐音。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时,开始举办寿宴,而且五十岁生日还被称作“大庆”。

因为按照孔子的说法,人到了50岁,很多没有实现的理想,也很难有机会实现了。所以到了这个年纪就不要再过于强求,而是应该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虽然此时依然可以很努力,但是千万不要过于强求结果。

到了六十耳顺的年纪过生日可称为“上寿”,子女需要在父母寿辰时为其做寿。笔者认为,汉朝人之所以将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乃至七十岁,当做十年一次的大生日。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就像一个短暂的轮回。

俗语有云:“三十、四十无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锣通知”,其实说的就是十年过一次生日。时至今日这种习俗在南方依然十分盛行,只不过人们对过生日已经不太重视。很多人在过生日的时候举行宴会,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亲朋好友小聚一下。

结 语

宋代文人朱敦儒曾在《如梦令》一词中云:“好笑山翁年纪。不觉七十有四。生日近元宵,占早烧灯欢会。欢会,欢会,坐上人人千岁”。不知不觉人生就走到了白头,过生日其实只是为了亲朋开心,在座诸人年龄加在一起千岁有余,都只为庆贺生日而来。

“好个今年生日,满堂儿女团栾。歌声不似笑声喧,满捧金杯争劝。富贵功名任运,佳辰乐事随缘。白头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长健”。笔者认为这才是古人过生日的核心思想,儿孙满堂享尽天伦之乐,欢声笑语尽显其乐融融。

【参考文献】

《古人过生日的那些习俗》

魏根深《古代中国人原来这样过生日》

路晓薇《古代老人过生日文化习俗盘点》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