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它们点亮宁波史前文明!四明大地,河姆渡文化谱系遗址有哪些

2020-05-30

刚刚,距今8000多年的余姚井头山遗址亮相,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的历史由此再往前推了1000年!

河姆渡文化,是宁波的文明源头,更在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南中国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确立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文明摇篮的崭新史观。

除了今天公布的井头山遗址,来看看宁波境内河姆渡文化谱系的遗址还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鲻山遗址

(鲻山遗址 陶盉 资料图片)

鲻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丈亭镇汇头村西岙自然村鲻山东南麓,地处姚江谷地,背靠海拔仅 8 米的鲻山,与北部的丘陵山地分离。遗址面积约 6 万平方米。

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1996年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结合厦门大学1994级考古专业实习进行了发掘。发掘区域位于鲻山的东南角,是遗址的中心部位,共揭露面积306平方米,文化堆积厚达3米,遗迹丰富,包括墓葬、灰坑、水井等,在第八层下还发现了连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遗存。出土大量陶器、石器、木器以及骨、角、牙器等遗物。陶器以夹炭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泥质陶很少。器型主要有釜、罐、盆、盘、钵、支座等,釜的数量约占全部陶器的 75%。石器以燧石质打制石器居多,颇具特色。

鲻山遗址是姚江谷地继河姆渡遗址后发现的又一处具有重要价值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超过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面积。遗址保存良好,出土的实物资料,其堆积状况、文化面貌、内涵特征及时代均大体与河姆渡遗址相对应,极大地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增加了对河姆渡文化发展环节的认识。

鲻山遗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山遗址

(塔山遗址 陶单耳罐 资料图片)

塔山遗址位于象山县丹城塔山东南麓,依坡濒海,面积约4万平方米。1988年被发现,1990年、1992年、2007年三期发掘1600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堆积厚0.8-2.3米,分10个地层。时间跨度3000余年,早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商周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又可分为三个文化层:下层文化中的数十座墓葬,其形制和人骨架显示的葬式,又及陶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品组合,反映了该时的塔山人为河姆渡文化。

一、二期发掘出土器物分三大类:一是陶器,二是石器,三是玉器,未见木器和骨器。塔山遗址出土的数十座墓葬,其形制和葬式,以及陶、石、玉器等随葬品的组合,反映了当时塔山人处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相遇而不完全相融状态。遗址中大量人体骨架、大型兽骨和各类器物的出土,为研究体质人类学和东南沿海的地理环境变迁、当时社会情状,提供了极为可贵的实物资料。

三期发现了4个文化层,并在开挖排水沟时初步发现第4层下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层。出土器物除了10余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外,还有大量的陶片,以及一些新石器时期的木器和动物骨头,600多枚唐代钱币。在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口春秋战国时期的水井和一条曲尺形的石砌墙基。

塔山遗址对研究江南地区史前文化乃至中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螺山遗址

(田螺山遗址 人面纹陶釜支脚 资料图片)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地处宁绍平原东部的姚江谷地,四明山余脉低丘与低海拔平原的过渡地带,西南距河姆渡遗址7公里。

2001年年底,田螺山一家小厂在挖井时意外掘出陶片、木头、骨头,经热心厂主汇报后得以发现确认,遗址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2004年、2006—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等进行了连续多年的发掘,发掘区位于整个遗址的西北部,田螺山的西南侧,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

田螺山文化堆积厚3米左右,分6个文化层,可以分为 3 个阶段,年代距今 7000—5500 年。揭示出多层次的木构寨墙、干栏式建筑、木桥、古水稻田、密集的食物储藏坑和零星墓葬等聚落遗迹。出土陶器、石(玉)器、骨(角、牙)器、木器等 2000 多件,以及大量的动植物遗存。发掘充分利用了科技考古的手段,在自然遗存的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 年在遗址外围发现了与遗址内部早晚文化层明确对应的 2 个时期的古稻田,也是目前中国史前遗址中发现的年代最早并且可以与村落布局对应的水稻田。

田螺山遗址是河姆渡文化中自然环境较好、保存完整的古村落遗址,在空间位置、规模上与河姆渡遗址遥相呼应,对研究河姆渡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遗址出土了多层次的干栏式建筑遗迹,对以挖坑、垫板、立柱为建筑基础的营建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河姆渡遗址的同期建筑相比显得更加进步,对于研究干栏式建筑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田螺山遗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家山遗址

(傅家山遗址 骨雕鹰首器 资料图片)

傅家山遗址遗址属河姆渡文化原始村落,距今7000年。

宁波傅家山遗址是为配合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线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4年5月至8月,在宁波市区以北约27公里的慈城镇八字村傅家山路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725平方米,出土可复原器物470余件。其中的建筑构件制造技术比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更胜一筹,鸟形装饰也属首次发现。 专家确认,宁波傅家山遗址是宁波市继河姆渡遗址发掘之后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保存较完整的史前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是属于耜耕、渔猎和采集经济并存的河姆渡文化早期类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鱼山·乌龟山遗址

(鱼山乌龟山遗址 笑脸陶耳器 资料图片)

鱼山·乌龟山遗址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区九龙湖镇河头村境内,改写了镇海区域的历史,将其文明的源头由距今2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追溯到了距今65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早期。

2013年6月至9月,为配合镇海九龙湖御水龙都二期工程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鱼山周边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时,首次确认鱼山遗址商周时期文化遗存之下还埋藏有史前文化遗存,并在距鱼山不远处新发现了乌龟山遗址。

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经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诸多科研力量,对占地约16500平方米的鱼山遗址分别实施了Ⅰ、Ⅱ两期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并对占地约13500平方米的乌龟山遗址进行了小面积解剖式试掘,发现史前至唐宋时期各种遗迹现象近300处,出土重要文物标本600余件(套)。

鱼山·乌龟山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40余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灰坑、灰沟、土台、活动面、成排木桩等生活遗迹的揭露,150余件陶、石、玉、骨、角、木等不同质地的史前时期文物,以及丰富的动、植物遗存的出土,无不彰显出这一时期文明的发达程度。出土的文物和遗存中,尤以一具古人类下颌骨和刻画着神秘笑脸的陶耳引人注目。颇为珍贵的古人类下颌骨的意外发现,让后人有缘一睹鱼山先民的真容;代表了“远古的微笑”的陶耳,则让近距离感受到了远古先民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

鱼山·乌龟山遗址是目前已知距离海岸线最近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之一,也是宁绍地区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包含有良渚文化遗存最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它的发现与发掘不仅揭开了宁绍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新的图卷,为宁绍平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人地关系与谱系研究构建了新的坐标。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