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无名的清朝乞丐,却写下一首《绝命诗》,句句惊绝,流传至今

2020-05-29

永嘉诗丐

清朝嘉庆帝在位期间的一天早晨,通州城里和以往一样。小商小贩起来支起摊子,准备做生意。这时候有人发现:在官道的旁边,有个乞丐被冻僵了。根据尸体上覆盖了一层寒霜这点来看,这个乞丐多半已经去世了。

其实在古代社会,不论是什么盛世,每年都有饿死人的。因此,一个乞丐被饿死,在当时并没引起太多人惊讶关注,毕竟,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当地官府收到通知后,也照例派去仵作和衙役前去验尸,而后按照惯例送到城外的义庄进行处理。

但是,当仵作在验尸过程中发现乞丐的遗物以后,顿时变得不淡定起来。这件遗物看似平平无奇,只是一张写满了字的纸,但是纸上的内容却让人惊讶不已: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仵作读了几遍这首诗,而后又看了一眼眼前的乞丐。仵作说什么也不相信这首诗出自这个乞丐的手笔,更难以相信:一个乞丐会有这样好的学问。仵作此时掩盖不住激动的心情,将这首诗交给了当地知府。

知府老爷寒窗苦读多年才谋得如今地位,对文章好坏当然有所了解。起初仵作上报说冻死的乞丐写得一手好诗,知府老爷没有当真,只道这是仵作没什么文墨,少见多怪。但是,当知府老爷读了这首诗以后,知府老爷也变得激动起来:这首诗,太有意境了,而且还化用前人典故,一看就是出自饱学之士的手笔。可是,这位饱学之士在自己的地盘上没得到礼遇,更没得到救济,这让知府暗暗难过。同时,知府又产生一种兔死狐悲的心理:大家都是读书人,为什么命运和地位如此千差万别?

知府沉吟片刻,于是吩咐人好生安葬这个乞丐,并树立石碑,以“永嘉诗丐”来命名这个乞丐。

诗歌赏析

所谓“身世浑如水上鸥”,其实是化用唐人的诗歌典故:天地一沙鸥。唐人用来形容人生短暂且渺小,于是用天地间的一个沙鸥,来形容人类。诗丐化用这个典故的同时,也说明诗丐对于唐宋文学典籍有着一定的掌握,并且能做到化用。这在别的朝代或许算不得什么,但是在八股取士的明清时代,其实已经超越了大量的读书人。

“又携竹杖过南州”,则是化用宋人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前两句都引用典故,并且唐宋对应,单看这一点,诗丐的典故运作水平让人赞叹。

而之后的:饭囊傍晚盛残月,可以理解成,夜幕降临,月上枝头,这是多么唯美的一幅画卷?而乞丐的饭囊里,只能盛这轮残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乞丐又要挨饿了。但是把挨饿描述如此文艺,并且是在身临其境的状态,这又表达了作者的心态:即便是贫贱状态,也毫不慌乱。所谓“贫贱不能移”,便是指这种人。

紧接着:歌板临风唱晓秋。残月和晓秋相对应,都是让人伤感的事物。残月意味着离别,晓秋意味着萧杀。但是,诗丐却觉得,即便是残月和晓秋,自己依然要保持乐观状态。这种精神,至今让人感到感动。

两脚踢翻尘世界。作为儒家知识分子来说,理想分为几个层级,所谓“三纲八目”,其实便是这些层级的划分。首先要求知、端正心态,而后修身齐家,最终治国平天下。所谓“踢翻尘世界”,可以理解成在衣食无着的时候,诗丐依旧有着宽广的胸怀:在诗丐眼里,尘世的一切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一肩挑尽古今愁。西方哲学家尼采一生活在贫困里。但是对于尼采来说,自己却是一个精神世界的超人:尼采眼里,自己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可以和古代大哲相沟通,也可以将精神留在未来的世界。诗丐虽然和尼采既不是一个时代,也互不相识。但是,诗丐和尼采在精神解放方面却是一致的:古今千百事,都可以被自己所承受,所笑看。诗丐眼里的自己,并非嘉庆时代的一个乞丐,而是一个可以和古圣先贤沟通,又可以身后长存不灭的人物。这种思想或许很多人觉得很疯癫,但这却是读书人的一种高傲意境。对于读书人来说,贫贱富贵都是过眼云烟的事情,但精神充实,是可以让自己笑看一切不幸,战胜一切困难的。用当代的话说,叫做内心强大——是的,读书可以让人内心强大。

而今不食嗟来食。孟子认为,贫贱不能移是大丈夫的典范。并且,儒家价值观也以不吃嗟来之食来衡量一个人的气节。其实从诗丐的文采来看,诗丐的能力,在嘉庆朝代想找点活儿做是很容易的。比如说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还存在“代写书信”这个行业,更何况嘉庆时代?但是,或许是诗丐生前遭受了某种情感伤害,结果激起了诗丐内心深处的读书人应有的清高和气节,于是,诗丐奉行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想法,于是沦为乞丐。

最后:黄犬何须吠不休。其实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人生成败甚至行为标准,和他人的评论相联系。比如别人讥笑的事情,不论是否适合自己,自己都不会去做。比如小学生之间互相斗富,有的穷人子弟穿着朴素,于是遭到他人讥笑,有的穷人子弟心如磐石,面对这种无事生非不为所动。而有的穷人子弟,可能就这样被人带了节奏,最终陷入沉沦。其实,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只要内心强大,何必在乎一些阿猫阿狗的评论?任何人都不可能讨好所有人,也不需要去讨好别人。诗丐便是看破这一点,于是有了这句诗——其实,这句诗歌对当代人也有教育意义:对于身边那些不怀好意的嘲讽、带节奏,直接将其视为黄狗乱吠就好,不必当回事儿。

其实虽然很多人喜欢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其实,真正的真相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往今来,被埋没的豪杰、被耽误的英雄未必占少数,但是,因为时运不济,他们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诗丐就是例子。

如今,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肆流入国内,古时那种出口背诗的小朋友已经不多了,即便是很多初中生高中生也往往重视数理化,诗词背的断断续续,朝代诗人都搞不清,而诗词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只有中国人能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朋友之情……这些都是属于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