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三门峡的青铜鹅首壶,真的是一只2000多年前就飞到这里的天鹅吗?

2020-05-28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康翔宇

近日,三门峡一处西汉初期墓葬中出土的青铜鹅首壶引发关注。不仅仅是因其还保存着的近3000毫升不明液体,更因为其与天鹅极其相似的造型。

众所周知,三门峡也有“天鹅之城”的美誉。每到冬季,大批野生天鹅都会来到三门峡的黄河岸边栖息过冬。有专家称,鹅首壶的发现证实了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天鹅就曾频繁光顾三门峡。那么,真的如专家所说一样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为您详解。

三门峡出土鹅首壶

高约40 公分的青铜壶全身绿锈,呈现出鹅首,曲颈,垂腹,圈足的形态,在曲颈顶部有还有一小孔,约大拇指宽,造型与天鹅十分相近,鹅首处能明显看到眼睛、扁嘴等,还有简单云纹。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造型极其精美的一件青铜器。“初步找了园林专家鉴定像是疣鼻天鹅”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实这并不是鹅首壶第一次在三门峡地区被发现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公众考古与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马俊才告诉记者,在三门峡博物馆中藏有一件保存完好的鹅首壶,“我也曾在三门峡发掘出一个,但品相都不如这两个。”

马俊才说,从造型上来说,这次发现的鹅首壶与其他两个非常相似,“细脖子、大肚子,属于蒜头壶的一种,也可以称之为雁首壶。”

蒜头壶

据马俊才介绍,在考古中,这种鹅首壶也被成为天鹅壶。

天鹅,雁形目,鸭科,天鹅属。天鹅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李商隐的诗句“拨弦警火凤,交扇拂天鹅”。

在此之间,人们更多的称之为鸿鹄、白鸿鹤、鸿、鹄、白鸟等。诗经中曾有“白鸟洁白肥泽”的记载,而至今在日语中天鹅一词仍是“白鸟”。

“像天鹅、鸭、大雁这类飞鸟造型的青铜器在秦汉时期还是较为普遍。”马俊才告诉记者,但从造型上还是比较好分辨,“虽然这类雁形目动物的头部都很相似,但从脖子的造型上就很容易区分了,天鹅的脖子那肯定是这一类里面最长的,这一点也能反映在青铜器上。”

马俊才告诉记者,像2018年洛阳纱厂西路西汉大墓出土的雁形灯,以及海昏侯墓出土的雁鱼灯等,与这个鹅首壶从脖子的造型上来看,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洛阳纱厂西路西汉大墓出土雁形灯

海昏侯墓雁形灯

但要证明这个鹅首壶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就造访三门峡的天鹅,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顶峰,但从战国开始,就逐渐转向世俗化。不仅是造型越来越偏向于生活中的动物或吉祥纹饰,功能上也越来越平民化。“像莲鹤方壶这样仙鹤的造型,以及牛、鸳鸯这类生活中常见且有美好寓意的动物也时常被用来做成了青铜器。”

到了西汉早期,这种世俗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除了代表身份地位的鼎和簋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青铜器作为家中日常用品或摆设装饰。

“像鹅首壶这种蒜头壶其实就属于典型的秦人生活用器。主要是用于装水或酒等一些液体。”马俊才介绍说。

在西汉早期的三门峡地区,一部分秦朝遗民仍没有被完全汉化,因此在这个时期,他们仍在大量使用极具自己风格的扁壶、蒜头壶等生活用品,“这在三门峡地区秦人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且不在少数。”

结合这一历史背景,我们不难推测,像天鹅这样洁白无瑕的美丽动物,哪怕人们只见过一次,一定会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况且,天鹅是动物界出了名的忠贞,一夫一妻,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也有美好的寓意。

“所以说他们的这种推测还是有道理的。”马俊才告诉记者,“生活中见的多了,才会将这种场景和美好的寓意反映在青铜器上。”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余淼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