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代有个很神奇的现象:那就是万能的“银票”为何没人敢造假?

2020-05-27

纸币是勤劳勇敢的古人智慧的成果,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纸币的,人们从一开始的以物易物到最早时期的贝壳,再到贵重的金属银铜做成的钱币,这期间共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那个时候,人们为了买卖东西,往往会随身携带沉重的货币,既不方便,也沉重繁琐,其后又经过上千年的演变,直到我国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金属货币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时的形势,于是智慧的我国古人就首先发明了非常方面的纸币,也叫“交子”,此外还有一个通俗的叫法“银票”,简单地说,就是将银子存放在银铺里,银铺出具相同规模的银票作为凭据,当然这种银铺和银票是国家筹建和发行的,个人是无权的。银票的出现是我国乃至世界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晶。

银票上有文字,不让发,只好用图片代替

我们在古装电视剧里也会经常看到这样一幕,有人拿着大把的银票购买东西时,货店的老板看到银票时都会眼冒绿光,因为这种大额的银票不是平头百姓所能够拥有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货店的老板在收到银票后从来不怀疑它的真假,这就让人有点纳闷了,难道货店的老板就不怕收到假银票,要知道造假可是人的一种天性,尤其是可以无所不能的银票,而且这个世上也不缺少投机取巧的人,难道他们能放弃这种“发家致富”的机会?其实只要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银票”的来历就明白了。

银票上有文字,不让发,只好用图片代替

首先,银票一般人造不出来,古代的银票和现在的人民币差不多,不仅使用地是特种纸,更是多层套印,其工艺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人民币,宋代使用的纸是川纸,皇家专供,明清时期使用的是桑皮纸和高丽纸,这些纸张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极为稀少,难以获取,在民间基本就没有,“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连原材料都搞不到,何谈去造假币呢?另外就是古代银票上的图案极其复杂,有多层微雕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多种颜色的重合,还要加盖特质的管理机关印章,等到银票自然风干成品后,如果没有图纸做依据,造假者根本就无法分清各种图案是怎么合成的,清朝时期,专门的管理机关还会在银票上加上微缩水印、密押等防伪标志,让造假者无从下手。

银票上有文字,不让发,只好欣赏一下美女

其次,古代银票版型更新快,官方对银票的更新一般会一两年换一次,每次出现新的版面,旧的银票就作废或销毁了,那个时候没有电子排板,完全靠技术工人一点点排板,每种版型制造出来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官方的专业设施和大量的专门人员相比,民间想要仿制就要花费比官方更多的时间,可能刚刚仿制出来,旧银票就作废了,白忙活一场不说,还要搭进去大量的成本,所以仿制银票是不合算的。

银票上有文字,不让发,只好欣赏一下美女

最后一点,就是打假力度空前,在古代,官方对仿制银票的处罚是很严重的,打击手段也极其残酷,元朝时期就明文规定伪造者死,一经发现当场直接处死,而明朝时期,处罚力度更大,一旦发现伪造者,要株连九族,而且对举报者也有极高的奖励,政府会将从伪造者家里没收来的全部财产都奖给举报者,因此搞银票造假还不如整天盯着造假者更能一夜暴富,所以银票造假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吃饭的家伙就得搬家,想开点,没人敢造假。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