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鼻烟壶有何故事?
鼻烟壶是用来盛放鼻烟的容器。鼻烟最早是在明末时期传入中国的,鼻烟壶也就渐渐的发展起来。现如今吸鼻烟已经很少有了,但鼻烟壶却成为一种手工艺品流传了下来,并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工艺品”。那么鼻烟壶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又为何会成为老北京的土著玩意儿呢?说起鼻烟,有人总会将它与鸦片联系在一起,其实,鼻烟与鸦片烟有很大不同。
看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记得,在晴雯感冒后,贾宝玉拿了一个小瓶子让她对着瓶口闻了一下,晴雯之后便打了好几个喷嚏,立刻觉得舒服多了。那个瓶子就是鼻烟壶,里面装的就是鼻烟,。鼻烟具有治病通窍的作用。
关于鼻烟,史料中有此记载:“驱寒冷、治头眩、开鼻、无烦。烟火其品最为高逸。中国人开始吸鼻烟在是明代,但当时仅出现在广东沿海一带。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借此机会携带大量的鼻烟和鼻烟壶朝进贡给皇帝,鼻烟是外来品,那它是怎么开始叫鼻烟这个名字的呢?
一开始,鼻烟没有中国名字,而且汉语中也没有“鼻烟”这个词,所以鼻烟最初的中国名字是用鼻烟的外语音音译过来的。由于各国字有所区别,所以,鼻烟音译过来之后,有各种的发音,比如“布鲁灰陆”、“克伦士那乎”、“士那乎”。这几种发音中,“士那乎”比较简洁一点,所以皇家便称它为“士那乎”。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帝觉得“士那乎”这个外国名听着很不顺耳,于是就根据鼻烟是用鼻子来吸的特点,将“士那乎”更名为“鼻烟”。从此,鼻烟便有了正式的中国名字。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将鼻烟赏赐给王公大臣,吸鼻烟也就成为一种时尚。随着吸鼻烟的人越来越多,鼻烟壶的制造也就渐渐发展起来。
起初并没有特制的鼻烟壶。在康熙年间,为了方便吸鼻烟,宫廷还创办了专门制造鼻烟壶的工厂。当时制作鼻烟壶的材料大多是铜胎、珐琅、牙雕等,开辟了制造鼻烟壶这项手工艺品的新种类。到了清咸丰、同治年间,官办的鼻烟壶很少用金属了,多为玻璃和瓷制的。此时民间作坊生产的鼻烟壶类型则比较单调,装饰鼻烟壶的图案多以戏剧情节、历史人物为主。
清末时期,生产制造的鼻烟壶以玻璃制和水晶制为主,壶壁上的图案主要反应人物、花鸟、山水等。鼻烟壶的发展在北京最为盛行,因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都城,同时也是鼻烟壶的发源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鼻烟壶也成为老北京一种土著的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