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
“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来自全国47家文博单位的近500件(组)南宋精品文物整合汇聚,分“中兴小纪”“都城纪胜”“武林旧事”三个单元展出。展出的文物有大量跟湖州有关,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湖州出土的主要来自湖州博物馆和德清博物馆,一类是湖州制造的,主要是历史上影响传播面极广的湖州镜,在全省和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按网上“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特展的数据,这样的文物共有37件(组)。2016年3月30日在特展即将收尾之际,我终于抽出时间匆匆地转了一圈,在现场看到的有关湖州元素的文物是32件(组),多出一件金器,多出二件铜器,少了一件铜器和6件(组)金银器。两者合计有40件(组),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南宋湖州的繁华与富庶。现在按铜器、金银器、瓷器和书籍整理如下:
一、铜器
1、“皇宋湖学宝尊”铭铜牺尊,长37厘米,宽17厘米,高26厘米,湖州龙溪港安定书院段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通体铜绿色,似牛形,卷鼻,嘴巴夸大微张,露出整齐牙齿;双眼圆睁,长眉延至双颊。双耳向上斜张;头部向上扬起。身躯肥硕,四足粗壮,尾巴下垂,背部开圆孔,孔盖已失,仅余口边扣钮。腹地镂长方孔,孔上置有长方板,板上镌刻“皇宋湖学宝尊”六字篆书铭文。宋代重视各地学校制度,州府之学兴盛。各地州学常与文庙相结合,设有日常祭孔礼器的陈设。该牺尊与周代牺尊相似,其造型应是取法《绍兴制造礼器图》《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一类礼书中的牺尊。
2、铜贯耳壶,口径5×7.5厘米,底径8.5×6.5厘米,高20厘米,湖州白雀乡垄山王家潭鱼塘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方壶造型,两侧为管状贯耳。长颈、垂腹、圈足。肩腹纹饰以带状弦纹横分为三层,均以雷纹为地。圈足为蟠虺纹,并以索纹为边。
3、铜提梁卣,口径8.6×9.9厘米,底径15.2×11.8厘米,通高37厘米。湖州莫蓉乡儒林村窖藏,湖州市博物馆藏。椭圆形口,扁圆腹,高圈足。盖为外罩式。器身纹饰以带状弦纹分为三层:上两层分别为四组相向夔龙纹,以云雷纹为地;下层为云雷纹地的兽面纹组合。两侧出脊。器身两侧浮雕兽首,为衔接提梁的枢纽;提梁饰斜格乳丁云雷纹。盖面饰两组兽面纹,盖身为菱形交叉雷纹。圈足饰两组以雷纹为地的凤鸟纹。两侧为十字形孔。盖内顶有阴文铭“父朿”,器底阴刻铭“朿”。湖州儒林村的窖藏,同时出土有:洗二、壶二、鼎二、盘二、卣一、残件二。形制呼应关系看来,原或为一整组祭器。
4、铜樽式炉,口径15.4厘米,高11厘米,湖州莫蓉乡儒林村窖藏,湖州市博物馆藏。直筒式器身,两侧为双铺首衔环耳,三角云形板状三小足。外壁口下两道回纹,腹部为斜格乳丁纹。底缘为蝉纹(垂叶纹)一周。
5、铜四足长方盘,长24.5厘米,宽17.4厘米,高11厘米,湖州莫蓉乡儒林村窖藏,湖州市博物馆藏。长方形器身,两侧贴饰铺首梯形环耳,下承兽足,外壁四周纹饰,以凸弦纹分隔为两层,上层为为云雷纹地的变形兽面结合,下层为波曲纹。
6、湖州铜镜。“湖州镜”是现代人的叫法。来看看展览的展品背面的铭文上,没有一个“镜”字,而是“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石十郎真炼铜无比照子”等等。照子,就是镜子的意思。为了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名讳,“镜子”也被禁止使用,改称为“照子”。湖州镜背后的铭文,也是观察南宋社会的角度之一。这些文字,记录的是铜镜的私家作坊,相当于品牌或商标,有点现代商品logo的意思。南宋时期商业氛围很浓,湖州镜远销各地,广东、四川、内蒙古等地都有发现,朝鲜、日本也有流传。当时最著名最畅销的就是“石家镜”,到了明清,最负盛名的则是薛家镜了,这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批大量制造的铜镜。这次展出共计有10件湖州铜镜:
(1)湖州石家铭文方形镜,边长8.7,缘厚0.3厘米,2005年浙江温州南宋绍兴己卯(1159)赵叔仪墓出土,温州博物馆藏,方形,窄缘,椭圆形钮,钮右侧长方形框,内铭文直行3行:“湖州南庙前街西石家念二叔真青铜照子记”。与浙江长兴夹浦乡出土方形镜相似。
2)湖州铸鉴局铜镜,边长10厘米,湖州东林山麓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方形镜,镜钮右侧有竖行“炼铜”两字,左侧有一行竖列铭文“湖州铸鉴局”。此是湖州铸鉴局官府所铸的铜镜。南宋朝廷曾一度设立铸鉴局等官方机构来管理铜镜的铸造,这些机构现知的有“湖州铸鉴局”“饶州铸鉴局”“临安府小作院监”“婺州官口监”等。
(3)湖州铸鉴局铜镜,直径14.7厘米,厚0.2厘米,征集,浙江省博物馆藏。八出葵花形,圆钮。钮右侧有一行竖列铭文“湖州铸鉴局”,左侧有竖行“炼铜”两字。素缘。此类镜为湖州铸鉴局官府铸造。目前已发现乾道四年(1168)、七年(1171)、八年(1172)湖州铸鉴局铸造的铜镜。
(4)“湖州真石家二叔店照子”铭文铜镜,直径12.5厘米,厚0.3厘米,浙江新昌拔茅镇蓝沿村出土,新昌博物馆藏。八出菱花形,半球形钮,平缘斜边。镜背铭文为“湖州真石家二叔店照子”。此镜制作规整,颇有盛唐铜镜遗风。
(5)“湖州真石家二叔店照子”铭文铜镜,边长11.7厘米,厚0.6厘米,湖州妙西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正方形镜,铭文为“湖州真石家二叔店照子”。
(6)湖州铸鉴局葵瓣有柄镜,直径9.3厘米,通长18.2厘米,浙江杭州老和山206号墓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六出葵花形,有柄。镜背中心有两行竖行铭文:“湖州铸鉴局专作朱璋等/监官□□郎兵马监押周(花押)”,右侧竖行“青铜”两字铭文。
(7)“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铭文铜镜,直径17厘米,厚0.5厘米,1972年浙江新昌丁村淳熙元年(1174)卢墓出土,新昌博物馆藏。六曲葵边,细带钮。镜背左侧方框内双列铭文为“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其余光素。
(8)“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铭文铜镜,直径13厘米,1981年浙江嵊县四明公社板坑村出土,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藏。六出葵花镜,小环钮,右侧长方框内铸有“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牌记。
(9)“湖州石十郎真炼铜无比照子”铭文铜镜,直径19厘米,浙江上虞上浦乡梅坞村出土,上虞博物馆藏。八出葵花镜,镜背有“湖州石十郎真炼铜无比照子”铭文。1993年福建三明岩前村南宋壁画墓出土一件圆形铜镜,与此镜相同“湖州石十郎真炼铜无比照子”长方形牌记,另外还有“炼铜照子每两一百二十文足”,标明镜的价格。
(10)“胡州仪凤桥相对阻石家”铭文铜镜,直径17.2厘米,浙江诸暨嘉定元年(1208)董康嗣妻周氏墓出土,诸暨博物馆藏。八出菱花形,圆钮,镜背一侧铸长方形框,内有竖行“胡州仪凤桥相对阻石家”铭文2行。
二、金银器
1、银鎏金团窠式对鸟纹箸瓶,口径4.7厘米,底径5.3厘米,高14.8厘米,1996年湖州菁山乡利民村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直口,平唇,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外撇。器身錾刻团窠式对鸟纹,上下相对,展翅飞翔。口沿与圈足錾刻回纹。团窠式对鸟纹、回纹处鎏金,凸显华贵。器底錾刻双钩楷书款“澹轩”二字。墓主疑为宋太宗八世孙赵汝湜。
2、银盖罐,口径5厘米,底径5.5厘米,高6.4厘米,湖州三天门南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直口,溜肩,弧腹,平底。广弧形盖,圆柱形盖钮。盖下焊银圈,径略大于罐口,盖合无隙。
3、银荷叶盖罐,口径2.9厘米,底径4.5厘米,高5.3厘米,湖州三天门南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直口,矮领,溜肩,弧腹,平底略内凹。盖面制成荷叶形,叶蒂状盖钮穿入盖内,成为小勺的柄。盖下焊有银圈,与罐口外缘套合。此为油缸,用于盛装面油或发油。
4、银鎏金孔雀穿花簪(一对),长16.5厘米,宽2.5厘米,重4.8克,1982年浙江德清武康银子山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纯银,器表鎏金。簪首圆形,镂刻锤揲出孔雀和花朵,左右配对,簪杆上圆下扁,呈针状。簪脚戳印“上陈赵润卿(花押)”。
5、银鎏金云月簪,长13厘米,重5.2克,1982年浙江德清武康银子山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纯银,器表鎏金。簪首锤揲成云遮圆月,下连银环,簪杆扁平,下渐收呈针状。
6、银鎏金凤凰衔花簪(一对),长22.5厘米,总重19.5克,1982年浙江德清武康银子山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纯银,器表鎏金。对簪。簪首由银片镂刻锤揲而成,一为凤衔菊花,一是凰衔牡丹,簪杆呈圆针状。
7、“赵八郎”款银鎏金花头钗,长19.5厘米,重14.8克,1982年浙江德清武康银子山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纯银,器表鎏金。钗首锤揲出花卉纹饰,下置两扁平分叉钗杆。造型与浙江永嘉南宋银器窖藏出土者相似。
8、银鎏金同心结龟游叠胜耳坠(一对),1982年浙江德清武康银子山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耳坠为两个叠胜相合成立体结构,一只龟倒趴于叠胜上,口衔环,环下连接物已失。叠胜下连一“心”字图案,再下悬流苏。
9、银鎏金荔枝瓜实并头簪(一对),长16.5厘米,宽2.5厘米,重4.8克,1982年浙江德清武康银子山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纯银,器表鎏金。面微弧,由银片镂刻锤揲而成,簪首为瓜叶和荔枝,下饰花卉,再渐收呈扁针状。
10、人物故事纹银鎏金帔坠(两件),直径4.5厘米,总重15克,浙江德清武康对河口银子山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两件银饰形制大致相同,一面为葵花纹,一面为人物故事图,表面鎏金,部分氧化。
11、银鎏金凤簪,长16.5厘米,1982年浙江德清武康银子山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纯银,器表鎏金。簪首由鎏金银片,锤揲左右飞凤,簪杆上圆下扁,呈针状。
三、瓷器
1、龙泉窑青釉把杯,口径9.2厘米,底径4.7厘米,高3.7厘米,1972年浙江湖州山塘村皇坟山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单把杯,在敛口碗的一侧旁出小环耳。碗作敛口、鼓腹、矮圈足;器身宽浅。环形小耳上有平出的一片如意云状指鋬。这种带指鋬的单把杯名为“屈卮”,是汉唐以来受中亚民族影响的一种酒器,杯身原较瘦高,宋代瓷器则多作宽矮形。这件单把杯,釉色粉青温润,具开片,紫口铁足,圈足系垫饼烧造,足端露灰黑胎色;口沿因垂釉显出多次施釉的釉层。
2、龙泉窑青釉簋式炉,口径8.5厘米,足径6.3厘米,高8.4厘米,1978年浙江湖州下昂乡石泉村坟山头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侈口,短颈,溜肩,双耳,垂腹,圈足。胎色灰白,质地坚硬致密。通体施粉青釉,釉层肥厚,下腹釉面局部有开片。足端露胎处呈朱砂红,垫饼垫烧。
3、龙泉窑青釉鬲式炉,口径9厘米,高6.5厘米,1986年浙江德清乾元砻糠山南宋咸淳四年(1268)吴奥墓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口沿平出,扁形鼓腹,下承三足,腹部有一道弦纹,下腹至各足外沿垂直有一道凸弦纹。炉足内侧有一小孔,可以透气。全器外施梅子青釉,釉色莹亮如玉,釉层内含气泡,足底无釉,露胎呈朱红色。凸弦纹处釉层较薄,有出筋的效果。
4、龙泉窑青釉长颈瓶,口径6.5厘米,底径5.4厘米,高15.3厘米,1986年浙江德清乾元砻糠山南宋咸淳四年(1268)吴奥墓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小盘口,筒形直颈,鼓腹,圈足。颈中部和肩部各饰三道凸弦纹。内外施青绿色厚釉,釉面开粗细纹片。圈足底端无釉,呈朱红色。
5、景德镇窑白釉印花盘,口径16.5厘米,高3厘米,1986年乾元砻糠山南宋咸淳四年(1268)吴奥墓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此盘芒口,浅弧腹,平切矮圈足。沿下施白釉,釉色白中带青,釉色莹润。盘口以篦纹衬底,盘心刻双鱼,壁内饰鸳鸯、莲花三组,近口沿处饰回纹一圈,画面规整,布局匀称,应为江西景德镇窑产品。
6、景德镇窑青白釉塑像,底宽11.3厘米,高25厘米,1986年浙江德清乾元砻糠山南宋咸淳四年(1268)吴奥墓出土,德清县博物馆藏。塑像头戴道冠,面相丰颐,秀目大耳,身披宽袖道袍,脚纳靴履,右手持灵芝,左手置膝上,安坐于三足座上,右立一小鹿作回首状。座和像之间接痕较为明显,应系两次塑成。塑像发冠、外袍、鹿身、底座均上青白釉,而面、颈、手、足、交领内衫均为素胎,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其制作采用了模印、刻划、贴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充分表现出宋代影青瓷塑的特点,在胎釉工艺、雕塑技法及艺术表现力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当属景德镇影青瓷中上佳之作。
四、书籍
湖州刻《思溪圆觉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七,板框尺寸24.4×11.3厘米,旧藏 苏州博物馆藏。思溪圆觉禅院版简称为《圆觉藏》,是国内外公认的南宋版典藏珍本。在湖州完成雕印工作。这部大藏经是湖州归安县思溪富民、致仕官王永从、王永锡兄弟于靖康元年(1126)开雕,绍兴二年(1132)完成。共550函,5480卷,颜体字,经折装,每板5个半页,30行,每半页6行,行1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