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诗解读: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20-05-20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三月,李白厌倦了写诗填词,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角色,加之被权臣馋毁排挤,也明白了玄宗不可能重用他,于是上疏请求还山。果然,唐玄宗连一点儿挽留的面子活儿都没有做,相当爽快的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昭曰“赐金还山”。虽然明知结果如此,但事到临头,李白还是相当惆怅与愤懑,因为他已经四十三岁了,功业未就,浓浓的中年危机笼罩在他的心头。

李白

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正是暖洋洋的阳春三月,但他的心中却是一片愁云惨雾。京城的朋友们准备了丰盛的酒宴为他送行,席间李白悲愤难抑,写下了两首《行路难》。今天我们先来共同解读第一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杯里的清酒一斗价值十千,精美玉盘里的珍馐美味值一万钱。李白写诗惯用“千”、“万”这些大数字来进行夸张,比如“飞流直下三尺”,“与尔同销万古愁”等等,以取得惊人的修辞效果。笔者专门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唐代一文钱相当于今天多少钱,因为换算不同,结果不一,只得出一个大约的结论,一文相当于0.2元左右。这样换算下来,一杯酒2000来块,一盘菜2000来块。当然,这样进行所谓的“考据”有些胶柱鼓瑟了,李白很可能只是形容酒菜的精美,但参照当下的奢华宴席,也极有可能就是写实。

珍馐美味

人是至交好友,菜是山珍海味,酒是琼浆玉液,此情此景,李白是不是“将进酒,杯莫停”,“会须一饮三百杯”?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推开酒杯,撂下筷子,食不下咽,拔出长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嗜酒如命的李太白为何如此反常?因为心头那一团郁闷之气充塞胸臆,犹如实质,形成了块垒,堵在咽喉之处,以至于美酒佳肴都无法下咽。

史书明确记载,李白剑术十分高明,长剑不离身,真可谓是仗剑携酒走天涯。然而,当他拔出长剑,想劈开这沉重的压迫,想刺破这黑暗的氛围,却发现无能为力,所以只能是“心茫然。”

冰封黄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要渡过黄河寒冰塞住了河道,准备登上太行却大雪封山。这两句是回答为什么“不能食”,为什么“心茫然”,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世事的艰难,属于比兴手法。李白怀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政治抱负,拉关系,走后门,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然而皇帝却不用他,小人中伤他,权臣排挤他,最后落得一个“赐金归山”的下场,被灰溜溜的赶出了长安,偌大的长安城,竟无李白立足之地。这不正是寒冰塞了黄河,大雪封住了太行山吗?

大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闲暇之时在之上垂钓,伊尹梦到自己乘舟从太阳边上经过。这两句诗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终于钓到了周文王,君臣风云际会,大展宏图,终成不世之功;伊尹原本是一个奴隶厨师,但却是一个思想、政治、军事、厨艺样样精通的旷世奇才,他梦到自己坐着船从日月边上经过,其后不久就被商汤聘请为宰相,安邦济世,运筹帷幄,辅佐君主兴商灭夏。这两位传奇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早年都曾困顿不堪,但最终都大有作为。尤其是姜太公,那就是大器晚成的活教材。李白的思维很跳跃,想到这两位圣贤的经历,似乎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些勇气。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唉,人生路啊是如此艰难!如此艰难!这么多的岔路,真正的大道如今又在哪边?虽然姜子牙,伊尹的事迹很励志,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李白虽然身负大才,但周文王、商汤又在何处?如今的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朝政被李林甫这种嫉贤妒能的小人把持,真正有才能的正人君子又哪里有出头之日呢?

磻溪

这是诗人内心的又一次纠结,从希望再到失望,但李白还是不甘心啊,强烈的不甘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时一定高高挂起入云高帆横渡沧海!宗悫是南朝刘宋名将,在他少年时,他的叔叔宗炳有一天问他志向如何。宗悫说了一句极为豪气的话:“我愿乘着长风,破开万里大浪。”李白终究是一个积极用世的人,心中对于建功立业,有着极为痴迷的追求,所以他抛开负面情绪,以宗悫的豪言壮语再次激励自己,一定要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其内容多以感叹世路的艰难和贫困愁苦的处境为主。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歌行体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写得起伏跌宕,情感丰沛,激荡人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