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国际博物馆日,长安处处有故事

2020-05-20

想要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可以从迈进当地博物馆开始。对一座城市来说,博物馆就像一双眼睛,从中能看到城市的灵魂,而西安的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到这座城市的灵魂,还能看到这个国家的灵魂。

尤其在文化传承上,博物馆充当了一本绝佳的教材,为人们展示了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所经历的坎坷之路,这不是仅仅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全民的财富,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平等、公平去看待。在所有的流量面前,真正的博物馆应该涉及到所有的人类创造,不是冰冷的,隔绝的,而是温暖的、亲切的。

在构建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更好的利用博物馆来服务社会?

博物馆:数千多年历史的“新晋当红”

对比博物馆承载的漫长文明,博物馆本身却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博物馆这个概念也是一个舶来品。最早的博物馆往往是私人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是典型一例。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南通博物院,前身为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私人博物馆。

博物馆最早的功能,是王权对胜利的陈列,中世纪开始演变为贵族的私人收藏空间,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步成为对公众开放的非营利常设机构,此后由政府、基金会和个人进行支持,开始谋求扩大在公众当中的影响力。其传统功能为:收藏保护、陈列展出和教育。

秦砖汉瓦博物馆

随着博物馆自身的演进和公众需求的改变,早期以收藏为核心的“神庙”符号逐步淡化,让位于吸引公众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公共论坛”功能,同时周边文创、智慧服务等功能更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作为“博物馆”在大众传媒里真正蹿红的元年,三大事件标志着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和关注提升到新高度:

其一,故宫淘宝成为“网红”,“卖萌”周边产品创下10亿销售额,一时间,故宫口红成为了时尚产业的座上宾,改变了文博行业刻板、保守的形象,也随之衍生一系列叫好叫座的文创产品。

其二,海昏侯墓在考古完成之后的第一时间接触公众,并迅速进入首博,“五色炫曜”展出引起轰动。随后被搬上大荧幕,成为内地首部以海昏侯、以考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同时,南昌投资约8.5亿元打造的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为江西开启了新的文旅时代。

其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B站,头两周内点击量超过70万,豆瓣评分高达9.5分,同时登上大荧幕,其电影版获得7.5分高分评价。

海昏侯墓挖掘现场

当然,这些事件之所以能够拥有高度话题指数,与现代网络语境下的传播体系密不可分,2017年底央视首次推出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九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中,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共同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透过《国家宝藏》的核心元素,我们能够看出节目尝试在文物与人之间建立联结,拉近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而正是通过这样的媒介,本就具备足够分量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当时赚足了荧幕的眼球。

让国宝说话,是讲好长安故事的文化使命

当我们提起国家宝藏的时候,陕西人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陕西历史博物馆凭借170万件(套)展品与18件(套)国宝级文物,忠实呈现着过往千年的风起云涌,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灿烂剖面。在波澜不惊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片令全世界心驰神往的浩瀚星空。

属于西安城的辉煌历史早已无需多言,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诸如兵马俑、铜车马才能够代表西安的底蕴、大气与豪爽,当陕博带着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这三件看似不起眼的物件登上《国家宝藏》,我们才从质疑到大赞其智慧,在足以震撼世界的光芒之下,西安城从新的角度再登大雅之堂。

陕博如何用这三件国宝惊艳世人?

区别于常见的丝质香囊,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外壁为银制,整体呈圆球形,无论如何晃动,盛放在金盂中的香料始终不会洒落。这件唐代金银器中所蕴含的智慧,直到16世纪才出现在欧洲航海罗盘上,并成为现代陀螺仪的基础,它代表了丝绸之路的风情与开放包容的精神。

杜虎符中,我们得以感受到秦时的忠诚与权威。以一只小小的虎符调动千军万马,这是四两拨千斤的举足轻重,更是”秦王扫六合“的力量之源。符上有错金小篆铭文9行共40字,是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由极细的金丝嵌入文字槽制作而成的错金字,在两千多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同样是盛世图景,回看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不妨将视角从皇亲国戚的贵族享乐转入寻常百姓。在这幅此前并不是那么有名的懿德太子墓壁画里,我们以更直接的方式看到了一个王朝鼎盛的样子。文字所载的“万邦来朝”呈现在眼前,扑面而来的,都是大唐。

大明宫太液池 屈涛

陕博走上《国家宝藏》的舞台,不仅向世人展示华夏瑰宝,更以一种智慧的方式推介西安。正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先生所说,西安城本来就是一座博物馆,应该把要讲的故事的,放在更基础、更广泛的社会视野里推进。

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要讲好长安故事,仅仅致力于文化传承道路上的披荆斩棘是不够的,还要让文化的故事被更远处的孩子听见,让更多渴求知识的儿童,享受科技进步的福祉。

在传达关注和弘扬文化与历史面前,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2020.5.18)已悄然而至,对西安人习以为常的节点来说,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延长壳牌的牵头加入让这个特殊的日子成为文博跨界的流量事件

国际博物馆日,后疫情时代的爱与能量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多元和包容”,这一主题不仅反映了博物馆对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认识,更体现了当今世界多元一体,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的文明发展大格局。

而这种包容,自然也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与关爱弱势群体包含在内。

后疫情时代,面对大众当前的心理重建期,“爱、公益、能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社会关键词。延长壳牌作为立足西部的能源企业,希望以V-Power的能量,号召人们重拾构建美好生活方式的行动力,热爱生活,热爱我们所在的城市和这片土地上的人 ,热爱传承久远的文明与智慧。

就在5月18日当天,一场由陕西省文明办、共青团陕西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指导,延长壳牌联合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及陕西知名IP长安处处有故事跨界破壁,共同发起的传承文化、聚焦乡村教育的大型公益活动,成为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意义重大的时刻。

在活动方创作的“国宝有话说”主题短片中,视频将以国宝的形象衍生3个系列趣味短视频,国宝变身主人翁,以第一人称视角表达心中想说的话,用V-POWER赋能社会责任,将目光聚焦在更微观,也更温暖的瞬间。

当国宝故事被制做成动画的形式,用户可以一边观看学习,一边用趣味的方式了解历史。

在互动环节的呈现形式上,延长壳牌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开发数字互动版「国宝故事」,通过公众能够接受的互动化、数字化创新形式制作系列内容,号召人们共同关注历史,传承文化,将历史文化知识带去乡村,引发大家关注乡村儿童教育资源短缺,延伸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精神使命感的触角。

市民参与方式

5月20日下午14:30,博物馆讲解员、长安处处有故事图书作者、陕西交通广播主持人将共同现身带来一堂直播历史课,带着线上观众云上游览博物馆。届时有超过120+所全省的城乡学校同步观看,用智慧与科技,为儿童教育加油。

——悦君Tips——

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西安历史文化遗存种类浩繁,从国之重器到精美绝伦的皇家器物,再到市井百姓寻常用度;从气势恢宏的周沣镐两京、秦阿房宫,到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历史文化遗存数量多,等级高,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备极强的唯一性。

法律顾问 / 宋亚锋 赵文娟

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