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民俗博物馆 老洛阳人的怀旧乐园
馆名:洛阳民俗博物馆
馆址:瀍河区新街与九都东路交叉口东北角
看点:古典建筑,旧时民俗生活用品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凭身份证和“洛康码”免费入馆
夏天来了,洛阳民俗博物馆里的石榴花开了。断断续续的小雨润湿了台阶,鸟儿扑棱着翅膀掠过覆着青瓦的屋檐——那是清乾隆年间便有的屋檐,久经风雨,沧桑古朴。
旧时的此处,原名潞泽会馆,乃晋商的“驻洛办事处”,东临瀍河,南望洛河,风光秀丽,交通便利。
岁月流转,物是人非,如今这里成了展示河洛民俗风情、弘扬河洛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专用于展示各种河洛民俗生活用品:绣鞋、辘轳、坐婆、纺车……上了岁数的老洛阳人,来此往往睹物思旧。
年轻人则爱到这里拍婚纱照:新与旧的碰撞,对比强烈,情绪浓烈,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时髦怀旧感。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洛阳民俗博物馆破例开馆。您可下周一去,也可趁着这个双休日逛逛,让生活多一点儿仪式感。
朝花夕拾,似曾相识
王支援,洛阳民俗博物馆原馆长、现名誉馆长,学识渊博,收藏丰富,是民俗文化界的大腕儿。馆里的不少文物,是他贡献出来的私家珍藏。
他的工作室在洛阳民俗博物馆西边的小院里。院里花草繁茂,还有孔雀、乌龟、猫,生机盎然,时有学者、大学生、民俗文化爱好者来此交流取经。
洛阳民俗博物馆副馆长葛珊得王前辈真传,说起馆藏故事头头是道。
据介绍,潞泽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两三百年历史。会馆现有舞楼、钟鼓楼、廊房、正殿、后殿、配殿等,雕梁画栋,巍峨大气,集河南地方建筑艺术之大成,乃清代中原建筑的杰出典范。
当年,山西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的商人来洛经商,为了方便同乡传递信息、集散物资、联络感情,集资建了潞泽会馆。因馆内供奉着关羽,故而该馆又名关帝庙。
关羽是武圣人,也是武财神。商贾供奉关公,一则求财保平安,二则可提升会馆的建筑规制。古时建筑等级分明,房屋形制不可僭越,否则官府便要找麻烦,但因清代崇奉关羽,奉祀关羽的庙宇可放宽限制,使用等级高的重檐歇山顶,修建得更为气派。
20世纪80年代,洛阳民俗博物馆在此组建成立,面向市民开放。
生活器物,五花八门
洛阳民俗博物馆的藏品,来自热气腾腾的旧时生活:嫁衣、镜奁、绣鞋、麻将桌、辘轳、坐婆、纺车、食盒、暖炉、鹌鹑布袋、剃头凳子……带着岁月的痕迹,烟火气浓郁,令人颇感亲切。
馆内的东西廊房、后殿,分作刺绣厅、婚俗厅、寿俗厅、民间工艺厅,里面陈列的藏品大都是从河洛民间收集来的,以晚清民国时期的器物为主。
刺绣厅主要展示清末民初的嫁衣、云肩、罗裙、香袋、腰包、童帽、绣鞋等刺绣服饰用品,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宫廷贵族的华丽衣冠到村姑莽汉的土布衣衫,应有尽有。
婚俗厅复原展示的是清末洛阳中等人家的结婚场景、洞房陈设。
寿俗厅依照明清时期的寿堂布局,复原陈列旧时洛阳人家的寿堂,反映河洛地区的寿俗文化。厅内有寿屏、贺帐、寿礼、寿俗家具等。
民间工艺厅陈列有木雕、竹雕、店铺招牌等物品。
看点 云肩、绣鞋
旧时,洛阳女子多会女红。洛阳刺绣又名洛绣,源远流长,自成一派。绣品品类多样、技艺精巧,图案别出心裁、寓意深刻,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云肩
云肩是旧时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类似现代的披肩。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的女子出嫁,往往云肩霞帔,装扮隆重。
云肩多为丝缎织锦,上有云纹,绣着富贵牡丹、多福多寿等喜庆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多与民间故事有关,譬如状元拜塔、刘海戏金蟾、姑嫂烧香等。
绣鞋
姑嫂烧香的故事出自戏文,说的是姑嫂二人结伴上山烧香:小姑子烧香,许愿嫁给如意郎君;嫂子烧香,求的是多子多福。云肩上绣上姑嫂烧香的图案,寓意姑嫂和睦、家庭美满。
看点 货郎挑子
货郎挑子,相当于旧时的移动超市。货郎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从早到晚,走街串巷,叫卖糖果、针线、玩具、吃食,赚个辛苦钱。
卖吃食的货郎挑子一头掏空,放加热的炉子,另一头放炊具,货郎挑担卖凉面、卖馄饨,犹如行走的小吃摊儿,香飘十里。馋嘴的小孩儿闻之失魂,追着挑子,缠着大人买一碗尝尝。
看点 婚轿
清代大户人家娶媳妇,排场很大,讲究很多。
新娘子“出门坐轿,回门坐车”,成亲当日,从娘家出门到夫家,坐人抬的轿子;成亲三日后回娘家,坐马拉的轿车。
旧时的轿车看着体面,其实空间狭窄,估计坐着并不舒坦,比现在的小汽车差远了。
看点 屋床
屋床,顾名思义是像房屋一般的床。睡觉的床连着洗漱间,私密性强,且便于起居,陪嫁丫鬟可以在床边贴身服侍。
看点 独轮车
旧时,洛阳民间有段顺口溜:“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挪得活。”
这小车,说的就是独轮车。在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独轮车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在旧时的中原,它的重要性几乎与毛驴有一拼。
独轮车只有一个轮子,掌握不好平衡的话容易翻车,须灵活运动胯部,“屁股挪得活”,因势利导,方可顺利行进。
看点 寿屏
屏风是传统家具,可以挡风,也可用作隔断、装饰,美化家居。旧时的屏风五花八门,有摆在桌上的桌屏,有放在床头的床屏,还有挂在墙上的挂屏及专用于贺寿的寿屏。
寿俗厅的寿屏是清乾隆年间的大制作,高3.34米,宽7米,顶天立地,共十二扇,通体黄花梨材质,底部镶嵌着贝壳玉石,奢华精美。
这套寿屏,来自偃师一户乔姓人家。乔家祖上有一位高官,其祖母过八十大寿,地方官员联手送寿屏,为乔老太太贺寿。
寿屏不单是寿屏,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乔家当年的风光由此可见。
此外,馆内还有一扇清代紫檀桌屏,是20世纪70年代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洛,特意从北京故宫的慈宁宫大佛堂调拨过来的,乃国家珍贵文物,不可错过。
看点 坐婆
坐婆
坐婆,又名坐婆子,是旧时河洛乡间常见的婴幼儿坐具。有了它,带娃的人便可解放双手,干别的活计。
坐婆四周有围栏,正前有搁板,小孩儿坐在里面不容易爬出来摔倒,还可玩玩具。
坐婆下面有一道窄长的木槽,上连座板,起导尿作用。
座板正中挖了一个洞,小孩儿拉的屎可以从洞中坠地,以免在座板上留下污秽。这种巧妙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坐婆干净,呵护宝宝柔嫩的皮肤。(记者 张丽娜 通讯员 贾丹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