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画家吴冠中:大英博物馆开画展的中国第一人

2020-05-18

吴冠中在大英博物馆前

壹·大英博物馆·吴冠中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一位华人画家举办了绘画展。

对于此次展览,英国媒体报道:

“凝视着他的一幅幅画作,人们必须承认,这位中国大师的作品,是近数十年现代画坛上最令人惊喜的发现。”

这个华人,就是吴冠中。

吴冠中

贰·天才画家

1919年生的吴冠中,是第一位获授“法国文艺最高勋位”的中国籍画家,是中国画坛“最后一位大师”。

他的艺术灵感与生俱来。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看见家乡的桥:

“桥下,是拥挤的船帆。船帆近大远小,最远处,便成了一个小点,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透视现象。”

一到过年,有个叫缪祖尧的画家就会来吴家作客,吴冠中就缠着他作画:

“我经常去缪老师家看他画画,他的画室窗口掩映着绿油油的芭蕉……”

从小学,到升入艺专,到留学法国,到历经动荡,再到回归平静生活,最后名震世界,绘画,已经深入他灵魂深处、身体的每个角落。

水巷

吴冠中画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开创了横贯中西的艺术极境,让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不觉得生疏和排斥。

一生中,他画出了《周庄》《双燕》《水巷》《苏州狮子林》等数不胜数的作品。

之所以说“数不胜数”,是因为到了晚年,他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很多作品。

最出名的就是1991年,吴冠中一口气毁了几百幅“次品”,被外国人称为“烧豪华房子举动”。

他说:“我的很多残次品流入了市场,被人重金拍卖。毁画就像屠杀自己的孩子,但与其让它们成为捞金的工具,不如我亲手毁了它们。”

在人生最后几年,他把所有作品都无偿捐给了国家,自己则退隐下来,写了个人传记《我负丹青》。

如今,吴冠中已去世整整十年。让我们打开这本《我负丹青》,一起走进他的艺术世界,去领略他的哲学魅力。

我负丹青

叁·吴冠中的艺术哲学

1 艺术分为两路:小路艺术娱人,大路艺术撼人。

2 水太清,鱼就不来,这鱼指艺术灵感倒很贴切。

3 梵·高说:“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地上去吧,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人行道上枯萎。”

4 我不愿以我的生命来选一朵花的职业,诚如我师(吴泰羽)所说:“茶酒咖啡尝腻了,便继之以臭水毒药。”

5我绝不是说要用绘画来作文学的注脚、一个事件的图解,但它应该能真真切切,一针一滴血、一鞭一道痕地深印当时当地人们的心底,令本来想掉眼泪而掉不下的人们,掉下了眼泪。

6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

7 我愿意是采来的果实,倒筐般的倒个满地,让比我更年轻的同学们来自由选取。

8 风景画中如果树不精彩,等于人物构图中的人物蹩脚。

9任何工具都有优点和局限,工具和技法永远都是思想感情的奴才。

双燕

10 眼睛是手的老师,“眼高手低”不应是贬义词,手法随眼力之高低而千变万化。

11 作品无灵气,像扎了只放不上天空的风筝。风筝放得越高越有意思,但不能断线,线的另一端联系的是启发作品灵感的母体。

12白居易是通俗的,接收者众;李商隐的艺术境界更迷人,但曲高和寡。能吸取两者之优吗?我都想要,走着瞧!

13 作品之优劣不决定于幅面之大小,艺术的最大出路是结合人民的生活与感情。

14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15知识分子的天职:推翻成见。

16脱离了具体的画面,孤立谈笔墨的价值,其价值等于零。

17 艺术,似乎可有可无;但艺术,能使人回归童心,迷恋童心。

18艺术的公式是“1+1=1”,即作品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结合成一个整体。

周庄

19树梢一天比一天光秃,谁也不关注飞尽了的叶的去向。

20 福楼拜说:“寂寞是无声的蜘蛛,善于在心的角落结网。”

21 哪能每月创新,那样的创新也就不珍贵了。

22留在巴黎的同学借法国的土壤开花,我不信种在自己的土地里长不成树。

23 作者总是将自己的费劲处藏起来,擦掉自己的劳动的汗水,奉献观众以欣赏和享受。

24 艺术贵在无中生有。酒是粮食和果子酿的,但已不是粮食和果子,这就是无中生有。

25 搜尽奇峰打草稿。

26近山取其质,远山取其势。

27 诗不是画的注脚,画不是诗的插图。

吴冠中

28山间石隙中一棵极小极小的松,我曾想拔回来盆栽,岂知其根深深扎于大石底层,谁也拔不出来。杰出画家的成就绝不限于画面,感人的画面孕育于丰富的修养和独特的感悟中。

29 极境之画,不在墨之香,在调度之精妙。

30 苍山似海,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31我的笔名叫“荼”。 荼者,尝尽世间之苦也,而我要“嚼透黄连”。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