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六朝松与紫金草

2020-05-18

《锦绣和平——梁雪芳刺绣艺术展》

昨天在我馆2号展厅开幕

一株已1518岁高龄的南京“最老松”

成了“座上宾”

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梁雪芳女士

一针一线绣出它的恢弘气势

现场展出两幅3米长的巨型刺绣作品

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南京这座城市

对和平的理解与传承

表达了古城南京百折不挠的顽强生命力

这株“最老松”是谁

它有着怎样的故事

六朝松,历1500多年风雨

相传1500多年前,梁武帝亲手在宫苑中栽种了一株桧柏。隋军灭陈后,将建康城邑宫苑全部毁掉,仅存古柏。明朝国子监,曾建在六朝松所在的南朝宫苑旧址上。此树历经千年兵火、风霜洗礼,算是南京城历史变迁的“见证人”。

1902年,“最老松”身旁又建立起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再到如今的东南大学,苍松翠柏依旧,金陵文脉相传。

东南大学校史馆供图

这株“最老松”也曾出现在国立中央大学校徽上:太阳辉映它的树冠,身后的紫金山巍峨庄严,外圈上环绕着金字校名和校训:“止于至善”。

据东大前身——南京工学院一九八一年七月所立六朝松纪念碑刻记载:“六朝时代(孙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公元三世纪初至六世纪末300年间)建都南京。北极阁下,曾是宫苑所在,园林殊佳。相传此树系六朝遗株。现经林学专家马大甫、黄宝龙鉴定为圆柏(又名桧柏),通称“六朝松”。千载老树,苍劲挺拔,虽饱经风霜,但霜干虬枝,犹饶有生意。”

南京工学院所立六朝松纪念碑刻 东大校史馆供图

它旁边的体育馆建于1923年。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曾在徐志摩的陪同下到此演讲,轰动一时。

2015年12月,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将六朝松(学名圆柏)编为第53号一级保护古木,定其树龄为1513年。至今,它已1518岁了,是难得的“活化石”。

东大校史馆供图

走过六朝金粉,南唐挽歌,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六朝松见证了《昭明文选》的成书、《永乐大典》的编纂,也见证古都南京千年的破败与繁华,落寞与顽强。

而它脚下,正是古城下的二月兰,是朱雀桥边的野草花。这是一种不起眼而又个性顽强的小花。每年严冬过去,在南京的春天里,在城市边边角角的缝隙里,在城郊的山坡上,小花淋漓尽致地表达着自己对春天、对生命的诠释。在纪念馆和平广场西南角,也有一片二月兰,它有一个关于和平的美丽名字,叫“紫金草”。

从六朝松到紫金草,顽强的生命要告诉全世界,美丽的土地绝不会沉沦,生长云锦和丝竹的南京,也能将黄钟大吕敲响。

以苏绣为媒,展现南京顽强生命力

古城南京从苦难中走来,历经南京大屠杀,如今成为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如何体现古城的厚重历史?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梁雪芳想到了六朝松和紫金草。

《六朝松与紫金草》刺绣展品

“刺绣用的蚕丝,串联起了‘一带一路’。它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六朝松,一年四季感受风风雨雨,在那里1000多年,见证了南京的起起伏伏、从历经沧桑到走向辉煌。”梁雪芳说。

她经过搜集参考相关图文资料,并且到东南大学校园现场观摩六朝松,花费大半年时间琢磨绣稿,最终定稿为纵3.6米,宽2米的作品。

“进入到刺绣创制阶段,觉得常用丝线的表现力度不够。经过再三推敲,我改选定制比较现代的沙滩网为底布,比蚕丝线粗几倍的仿丝线为绣材,粗针大线,采用虚实乱针、滚针、打子等双面绣法。又花了9个多月的绣制时间,层层施针,表现出千年古树与紫金山、紫金草交相辉映的意境。这种通透的网布与粗矿的线条正好呈现出现代材料与传统工艺的碰撞与融合,表达了古城历史的浑厚感和勃勃生机。”

六朝松下的紫金草是和平之花。把六朝松和紫金草结合在一起,我想表达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生命力。”梁雪芳解读说。

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梁雪芳

专家点评:“它是血管,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六朝松》刺绣展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是梁雪芳女士的导师。昨天,在开幕式后的艺术沙龙环节,林乐成教授给予上面这幅《六朝松》刺绣作品高度评价。

他说:“这幅《六朝松》更抽象,它既体现了一株松树的肌理,同时你又可以理解为大地母亲身上的江河,也可以称为人体内的血管。”林乐成教授表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让这座古城血流成河。然而80多年来,南京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从苦难中顽强走出来,成为国际和平城市,这就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

“锦绣和平——梁雪芳刺绣艺术展”沙龙现场(左起:我馆凌曦副馆长、梁雪芳女士、林乐成教授、于文杰教授)

编辑 | 俞月花

审校 | 李 凌 赵伊汉

签发 | 凌 曦

特别鸣谢 |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唐塘、翟梦杰,校史馆郭淑文

点亮“在看”,和你相约纪念馆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