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宋代名家,朱熹大字行书《易系辞册》,大气磅礴

Image 2020-05-15

《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时光易逝,学问难成。当你知道珍惜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时间好像总是不够用。时间都去哪了?每个人都常有这样的感慨。

提起朱熹,大多数人都是从他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开始的。作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就像康熙评价的那样: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文内插图为朱熹《易系辞册》全文大图,欢迎关注收藏!)

有些朋友可能不熟悉,朱熹不光在上述领域负有盛名,在书法方面也是名重一时。只不过,由于在思想学说方面的成就太过耀眼,多少有些掩盖了他书法的光芒。

朱熹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书法,临写过曹操的书法,学习过钟繇的楷书,当然了,最爱的还是颜真卿的行书和草书。

在个人风格方面,朱熹偏爱大字行书。《书史会要》中记载:柱子继续道统,尤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比如下面这个朱熹所书的大字行书《易系辞册》,用笔沉稳有力,结体开张纵横,线条紧实,墨色黑亮,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大字书法方面,在书法史上也算是排得上号的佳作。这种大气,谁能学出来?

熟悉书法的朋友都知道,小字讲究的是精到和灵动。就像王羲之的书法,你要想写好,首先要在用笔上下足功夫。如果点画质量都不过关的话,其他都是妄谈。

大字和小字还不一样,要想写好,不光用笔功力要有,还要写出那种凌厉的笔势。从某一方面说,可以舍弃掉一部分精到,更多地去强调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厚重。如果你老是把注意力放到那些细枝末节上,是很难写好大字的。

在结体方面,朱熹的大字也是别具个性的。仔细分析过后就能看出,朱熹的行书结体,往往都是上面开张,下面紧收,收放对比明显。这么一处理,整个字的姿态马上就丰富了起来,厚重之余还多了一些挺拔和灵动。

明清之前,传世的书法作品大多都是类似尺牍信札之类的小字。明清之际,盛行高堂大轴,这种变化,不光体现在字体大小方面,在具体的用笔方法上,也随之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动。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习惯了王羲之的那种写法,不做任何调整的话,是很难写好大字的。

所以说,如果你也想写大点,如果你也想写出气势,可以去感受一下类似朱熹的这种大字行书。试过之后你就会发现,写大字挺爽的。

来源:北京市中艺燕京书画院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