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抬头知天命,俯首畏人情
儒风大家专职作者 | 儒风君 原创
//////////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正是其中之一。
生而为人,应当心存敬畏。
抬头知天命,俯首畏人情。
1
君子知天命,知命而不争
曾国藩说:“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在古人眼中,天道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天命可定人的顺逆吉凶。
顺天命而行则吉,逆天命而为则凶,是故君子应知天命。
孔子曰:“君子有一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古人相信世间因果循环,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
因而心怀敬畏,不敢有任何逾越的言行。
而现代人的心中,往往丢失了这份敬畏。
不知命,梗着脖子偏要与天道抗衡,到头来撞得头破血流。
因此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世间一切,上天自有安排,要顺应天意而为之。
通晓天命的人,不会让自己站立在危墙之下。
人这一生的荣辱得失,都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强求。
知晓天命才能顺应天命,顺应天命才能坦然面对。
倘若在某些事上割舍不下,抓得越紧,往往丢得越多。
不如放下执念,效仿古人顺势而为的自然哲学。
2
祸福由天定,善恶由人主
曾国藩认为:祸福由天主之,善恶则由人主之。
顺应天命,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尽人事、然后听天命,这才是他的处世哲学。
曾国藩说:“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惟学做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把揣度天意的时间精力,转移到提升自身修为上。
也许你改变不了自己的起点,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
也许你战胜不了周围的环境,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
他还说:“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有些人自身不努力,遇事只会从客观条件找原因,却不愿意检讨自己。
没有缘由地埋怨上天,上天必然不会允许;
没有原因地责怪他人,他人也必定不会信服。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轻易去责怪别人;
知晓天命的人,不会轻易去埋怨上天。
内心不忧不惧,坦然接受天命的安排。
3
人情有嫌隙,翻覆似波澜
曾国藩说:“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
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
天底下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自然也就没有毫无嫌隙的交情。
能够在大的方向上持守正道,小的地方相互包容,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与人交往,对于不该管的闲事,就不去打听;
对于不需要了解的事情,就不去过问;
对于别人无关紧要的过失,就装作设看见。
如此一来,关系才能长久。
正如王维在《酌酒与裴迪》里所写的: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4
不妄与人亲,不妄与人疏
曾国藩说:“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
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若即若离”。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对人不该太过冷淡,但也要避免过分热情。
不随意与人交游,他日便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忧虑;
不随意与人亲近,他日也就不会因疏远别人而遭到埋怨。
曾国藩认为,与人相处应保持一种“疏疏落落”的姿态。
世态人情向来如此,最喜锦上添花,却鲜有雪中送炭者。
人情翻覆,人与人之间攀缘比附者随处皆是。
这种“疏疏落落”的为人处世态度,看似有些消极。
其中却暗含着自我约束、自我保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