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郭怀福:一个“红”字,道尽人间沧桑

2020-05-14

文/郭怀福

我发现,古代文人往往将一个“红”字发挥到极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归时休放烛红花,待踏马蹄清夜月",“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写景拟人,寓意抒怀,所点化出的都是诱人神往,耐人思索的境界。

红色起源于天地,归属于自然。日常民情风俗里运用也挺广泛的。庸人意外地逢见好事,说是交了红运;玩股票的额外赚了一笔财富,谓之红利;仕途宠幸而青云直上者,社会称他是大红人;才子有了艳遇,又说交上了桃花运;至于好上加好,好事云集者,则谓“满堂红”。整个人世间的繁华扰攘,则冠曰“红尘”。

“ 红尘百戏多"。过去在乡下,婴儿满月,求告亲友,也要寻红布做双热烈凶猛的虎头鞋,为孩子的日后前程“开路”。喜儿的父亲杨白劳困窘到那等田地,在漫天飞雪中还要揣回二尺红头绳儿,除夕夜为女儿扎在头上。再穷的门户,年节也要贴上一幅红对联,剪几朵红窗花,给孩子放几个大红炮仗。

红色是自然界中最深的颜色。他能够染之于心灵深处,给人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社会中的红色,也有一番讲究。古时那么多功勋盖世的王侯,讲究把厚重的宅门染红色,以示尊贵,俗称“朱门"。实际上儿孙没传上几茬,便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我还听说,只有能以慧眼洞察世情,视名利如粪土的神仙,才能以超脱的态度析解红色,处置红色,自个儿跃身于“红尘”之外。这一点,我很羡慕,却做不到。

我只觉得,天地所孕育的红色,始终闪烁着辩证规律所固有的光芒。红花易落,红颜易衰,红烛易烬,红火易灭。《红楼梦》之所以震撼千古,正因为它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中衍出了熄灭的真谛,传递了社会新陈代谢的消息。

天地之间,千流百汇。俱有起伏,万事万物,自有盛衰。然而,像春天不能少了鲜花,秋季不能少了果实一样,生活中绝对不能没有红色,真正昭示繁荣,预兆太平的红色是鲜活的,是明丽的,也是凝重的,任何力量也是抹不掉的。从“霜叶红于二月花",到“红霞万朵百重衣”,周而复始,起灭浮沉,所展示的前景永远是灿烂的。

【作者简介】郭怀福,北京密云人,爱好摄影,写作,旅游。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