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看看齐鲁大地历史上的“硬核”带娃

2020-05-12

母亲是一种门风,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中国古代有不少经典教育方式,我们来说说发生在齐鲁大地上的硬核“带娃”故事。

对于孟母,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她为了孟子读书,三换“学区房”的事迹,使她成为了古代四大慈母之首。

图:《孟母教子图》局部

然而教子是一辈子的事,孟母的教子大招,可不止是换“学区房”那么简单:

大招一:尊重孩子,说出的话一定兑现

孟子小时候,有一次邻居杀猪,孟母开玩笑跟孟子说:“邻居杀猪为了给你吃。”但转念一想,也许孩子会将玩笑话当真,如果在他刚懂事的时候就欺骗他,就等于教他不守信。所以孟母真的把邻居的猪肉买下来给孟子吃了,这是以身作则,教孟子言出必行。

大招二:一旦犯错,及时纠正

孟子少年读书时,逃课出去玩了半天才回家,孟母气得将刚织好的布拦腰剪成两段,告诉错愕的孟子:“学习就像织布一样,如果半途而废,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就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不努力,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孟子很受触动,从此用功读书。

大招三:摆事实,讲道理

孟子的婚姻生活,也不了孟母的教导。

孟子娶妻后,偶然见到妻子在家中坐姿不端,认为妻子有失礼仪,嚷嚷着休妻。孟母见状斥责他道:“明明是你不礼貌,讲礼仪的人要‘未入室,声先扬’,为的是尊重别人的隐私,你自己不敲门进屋,是你失礼在先不是吗?”孟子听后非常惭愧,从此与妻子和和美美。

孟母的教子“大招”,次次切中要害。“换房”改善教子外部环境;“切布”、“买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则磨练了孟子内里坚毅刻苦、品德高尚上的性情。最终她成就了孟子,也给后世母亲留下了内外双管齐下的教子方案。

东晋时期,山东地界有一支名门望族“琅琊王氏”,族人中最有名气的当属“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其先祖是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从曾祖是“卧冰求鲤”的孝圣王祥。刘禹锡曾有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其中的“王”指的就是琅琊王家。

“东床快婿”讲的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岳父郗鉴选婿的故事,而王羲之娶得姑娘正是有“女中仙笔”之称的郗璇(又作“郗璿”,根据中国《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璿”被认为是“璇”的异体字)。

王羲之与郗璇兴趣相投,成婚后常常切磋书法。相传,王羲之年轻时一直临摹各家书法,妻子郗璇问他:“只是临摹别人的字帖,难道你没有自己的风格吗?”这句话让王羲之茅塞顿开,最终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闻名于世。

图:《宋拓兰亭序拓本册》(山东博物馆藏)

王羲之一生的志趣不在做官上,他与妻子日子过的安顺平和,他们生有七子一女,都十分优秀,要分析他们的教子秘诀,可以说有两点:

秘诀一:“虎妈”无犬子

王羲之自不必说,郗璇在少年时代就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素有“女中仙笔”之称。在教育子女上,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虎妈”。

王献之从小爱好书法,跟着父母练了一段时间后,书法大有进步。有一次王羲之回家,在献之写的“大”字下顺手加了一个点,写成了“太”字,献之拿着字给母亲品评,郗璇端详后说:“你练了三缸水写出来的字,只有‘太’字的一点可媲美你父亲。”王献之听了不服,郗璇便指着院子里的十五只大缸说道:“你只要将剩下的十五缸水练尽,你的字自可大成。”从此,在母亲的严格督促下,王献之不分寒暑地苦练书法,终成大家。

秘诀二:家庭和睦的气氛

家庭气氛的好坏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人生发展。

相传王羲之与郗璇十分恩爱,两人一生从未有过争执,堪称是古代婚姻质量最高的一对。据记载,郗璇在90岁高龄时,面对别人的关切还能表现出乐观豁达的态度,可以想象她的为人处事,在家庭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人们常说:孩子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在郗璇与丈夫构建的这个温馨家庭中,孩子们日复一日将父母的爱与关怀投射在心中,形成了他们自身人生成长的天然养料。

历史上对郗璇教子的描述不多,仅有敦促王献之刻苦练字的故事流传了下来。然而培养了八个优秀的儿女,不仅得益于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家风的熏陶,也得益于郗璇的性格与才干。

(资料来源:山东博物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