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王阳明:做我的弟子,勤奋比聪明更重要

2020-05-11

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提出了他的四项教规,其中说到第二项,即「勤学」时有这样一句话:「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随我学习的弟子,不要以聪明机敏为高,而应当以勤奋谦谨为上。

在王阳明看来,做他的弟子,勤奋比聪明更重要。他在这篇文章里用对比反诘,正反对照的方式,仅寥寥数句就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道理说得一清二楚。即自以为是、自夸自大且谎话连篇的聪明人,一定比不上谦虚缄默自守、勤奋好学且表里如一的笨人更明白「勤学」的意义。

在上中学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背会的一篇文章叫《为学》,文中有这么一句:「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大意是说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勤奋学习,再难的学问也将变得容易;若是不学,那么再容易的学问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彭端淑的这篇《为学》讲到了不少做学问的道理,他指出一个人的聪明并非成才的唯一条件,即使天资平平的人勤奋起来也容易获得成功。因为勤奋者不会耍小聪明,而是下苦功做好眼前的事情。

近代大儒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他怎么看都不是聪明人,甚至资质愚钝,连候在门外的小偷都能把他背书的内容倒背如流,他却一直背不下来而愧疚难当。不过再聪明的小偷终究还是小偷,而曾国藩却凭借自己的勤奋功成名就。

他说:「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需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意思是朱熹说学习知识就像熬肉一样,一开始用全部精力快速习得必备知识,然后在生活中慢慢消化,这样才达到融会贯通。这句话说的无非是用勤奋这个笨方法去消化书本知识,而不是耍小聪明蒙混过关。

就像有人总是抱怨自己阅读理解能力差,尤其读古书非常费力,却不肯勤奋一些去刻意练习。而作家巴金并不在乎自己是聪明还是愚笨,他当年为了提升写作水平和阅读古文能力,硬是把《古文观止》的220篇文章全部背下来。青年作家七堇年也是在母亲的督促之下全文背诵《古文观止》。

且不说背诵《古文观止》有多大作用,至少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即当一个人没有比勤奋更好的方法时,就用最笨的方法把公认的经典死背下来,一定比不背好太多。再说像这类书的知识基本上是固定不变,只要肯下苦功夫,比一般人更勤奋地背诵,一定有背完的一天,这一点比自诩聪明且不肯背诵的人收获更大。

再举一个例子。两年前在上一门线下写作课时,班里有一位50多岁的同学接受可能能力慢一些,学历也不高,用 GitHub 提交作业需要我们教了很多遍才学会。可是她比任何人勤奋,老师布置的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提交,得到及时反馈之后马上改写,两个多月下来别人交了十篇作业,她却多写了一倍。

后来她听老师说若想深度阅读,就要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书评,写到100篇时就厉害了。她深信不疑,这两年来便每周雷打不动地写一篇书评,至今写了150多篇,从一开始写得不太好到现在的得心应手,靠的都是比别人更勤奋。

这个同学就像王阳明说的认清自己的短处,勤学好问,时刻检查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得到别人的夸赞时非常谦虚的人。即使天资方面稍显不足,可是在同学们心目中却受到极大的认可,她不求高过别人,而是在比自己更聪明的人听到老师的教益之后一笑了之,她却身体力行地勤奋施行。

在《道德经》里有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它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听了别人的教诲之后,觉得有用就马上去做;普通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却不往心里去;而不可能得道的人听过之后大笑了之。

有智慧的人不是聪明人的专利,反而勤奋学习的人闻道之后努力去执行。不管这样的人聪不聪明,他都是王阳明心目中的好学生;若生在王阳明所处的时代,他应该是最得意的弟子,因为在王阳明眼中,做他的弟子,勤奋比聪明更重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