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花开中国》:用一叶一瓣打开“历史”和“世界”

2020-05-08

通过讲述五种中国花卉从生长到绽放的奥秘,再现中国花卉的历史流传过程,《花开中国》唤醒植物之美与人文之美。

5月1日起,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原创纪录片《花开中国》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纪录频道播出。

作为国内首部自然园艺类纪录片,《花开中国》将视线聚焦于茶花、杜鹃、月季、菊花和牡丹等中国传统名花,探寻娇艳花朵背后前世今生的故事。纪录片从花卉着手,不仅细致呈现了花卉的生长、绽放过程,更通过全球走访与拍摄,真实再现了五种中国花卉的历史流传过程。

揭开花卉的生长奥秘

《花开中国》展示了花卉基因测序、杂交实验的过程,观众能见到园艺师祖辈留下的园谱,了解从中国汉代就开始使用的嫁接技术。以花卉为主题,该片在细致介绍了花卉的性格与生长奥秘后,更从中提炼出花卉背后的人文意义,使观众更加理解花卉寄情的感受。

一方面,纪录片以历史目光,带观众重温那些文字记载中的悠然岁月,见证山野小花如何成为品格高远的花中“四君子”,感悟为人乐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况味。另一方面,纪录片走进当代的爱花之人,通过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体现人与花之间的关系,带来更富感染力的花卉故事。

成长于园艺世家的沈荫椿老人,一心希望将流芳世界的杜鹃正本清源,厘清中西方杜鹃花卉交流的历史;传统养菊技法传承人刘展,喜爱观察菊花,一株小菊,避桃李之芳艳,抱松柏之坚心。无论是家族传承的信念,还是一生相伴的情意,都令人动容。

穿越时空,《花开中国》向观众们讲述绽放在山间或田野中的一株株花朵,是如何走过了植物演变的历程,如何寄托着人们对美丽与生机的无尽向往,这种向往又是如何联结起历史与今日的浪漫心境。拍摄团队带着对花卉的充沛情感,展现出花卉植物最本真的自然之美,更展现了古今中外花卉寄情的文化之美。

跨越山海,书写历史流传的故事

花开四方,沁人心脾的花香不止停留在中国,更通过一段段精彩的旅程传向世界。从东方到西方,回溯花儿的传播历史,《花开中国》细致地呈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之桥是如何在这漫溢芬芳的旅途中搭建而起。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副主席罗伊·兰开斯特曾经写下文字,“在英国,每个花园至少会有一种中国植物,在欧洲大陆和北美同样如此。而在中国,一座山上的植物物种就会比整个不列颠岛的植物物种都多50%”。

有些花卉经历传奇的旅程,落户到他乡的花园;有些花卉在世界两地接受着各自的培育。纪录片团队寻找相关的书籍、绘画、信函,为观众们揭开了这一段段跨越山海的花卉故事。英国人莱昂内尔的私家花园中,杜鹃花潜藏着的东方血脉正与中国的高山深谷遥遥相应;法国街头热情浓郁的色彩背后,有着花卉培育史上最复杂、最具传奇色彩的杂交育种历史。

从英国最南端的园艺城堡,到最北部的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从英格兰西部小镇喜爱牡丹的爱花人,到东部海岸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神秘花园,从最南端的尼斯、格拉斯,再到北部的巴黎花园,如古今中外的爱花之人一般,《花开中国》怀抱对花卉的真诚情感,围绕五种主题花卉采访拍摄,细致地讲述中外爱花人士志同道合的交流历程,生动展现出花卉植物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

细腻讲述,不负自然之美

作为一部自然园艺类纪录片,《花开中国》将中国花卉的自然魅力以颇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来。为了获得细腻清晰的近距离拍摄画面,纪录片团队首度联合中科大显微摄影组,对牡丹、金茶花等花卉进行全方位的植物显微摄影,在画面中呈现出更具感染力的生命质感。

每一帧精美的花朵影像背后,都体现出纪录片人的专业精神与态度。这部五集纪录片,实现了对于西藏喜马拉雅嘎玛沟植物科考的第一次全程记录;为了拍摄高山杜鹃、康顺绿绒蒿等罕见花卉,摄制组在平均海拔4500米无人区,经过9天9夜的徒步跋涉记录,收集到珍贵的独家影像。节目组还聘请BBC资深植物摄影师,经过15天的不间断拍摄,获得了中国名品茶花雪塔的完美的开花全过程影像。此外,纪录片中还包含了首次延时拍摄到中国高山植物绿绒蒿开花全过程的画面。

《月季》一集,拍摄团队选择在十二月底的最冷时节奔赴北疆。当时最低气温接近零下二十度,六边形的雪花甚至可在掌心停留,为拍摄月季在冬季绽放的画面,拍摄人员常常在悬崖边的积雪中前进。纪录片团队对于拍摄效果的追求,让自然之美没有被辜负。

中国花卉用明亮的色彩连接起不同地域的文明,传递着古往今来跨越山海的友谊。《花开中国》既讲述了五种中国花卉从生长到绽放的奥秘,也再现了花卉流芳世界的传奇故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