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苏轼为什么说“执笔无定法”?

2020-05-07

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苏轼

对于写书法如何执笔,历代方法不同,有记载的大致有这么六种:捻管、拨镫、双钩、单钩、握管和撮管。

如下图所示,每一种对手掌和手指都有相对固定的要求。例如,拨镫法——食指和中指勾,大拇指顶,无名指和小拇指抵(我们现在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那么,宋代书法家苏轼为什么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呢?

我们先来看苏轼(以下称:东坡)自己是如何用笔的。据记载,东坡使用的是单钩执笔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中指抵笔管(与我们使用硬笔一样)。

宋代陈师道说:“东坡作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笔者照此尝试发现,不是腕不动,而是根本动不了,因为将手抵住桌子,腕能动的范围非常有限。后来黄庭坚说:“东坡作戈多病笔,又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应该是出于这个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东坡执笔是有法可依的,那么他为何还要说执笔无定法呢?假如他还活着,电视和网络必会有他的讲座,我们一看便知,可现在这是不现实的,因而只能对比同一时期的其他书法家,从中或能窥见。

其一米芾。宋代蔡绦说:“米芾元章有书名,其捉笔能尽管城子。五指撮之,势翩然若飞(《铁围山丛谈》)。”“五指撮之”是说米芾用的是撮管法,即五指自然下垂撮住笔管的最上端。米芾自述:“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这里他提到了“虚”。

其二黄庭坚。《山谷书论》:“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凡学字时,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从黄庭坚的这段自述来看,他自己使用的执笔方法和我们现在差不多,不过执笔要比现在人高。这里他不但提到的“虚”还说了“实”。

米黄和东坡是同一时期的人,三人都在“宋四家”之列,执笔方法却各有不同,值得一说的是,黄还是东坡的学生,竟也与老师迥异。记得前不久,“田楷”创始人田英章告诫学生:“尊我为师就必须学我的字,就必须照我的方法。”若依此,东坡应要求黄庭坚学自己的执笔法才对,可他却没有,看来执笔果真无定法。

虽然执笔各有不同,但三人都说了一个几乎相同的方法——东坡“虚而宽”、米芾“手心虚”、黄庭坚“掌虚指实”。曾有人说,手指抓住笔手心要能放个鸡蛋,而且笔不能轻易被人拔掉。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虚”和“实”,虽然表述有点夸张,但未尝不是这样的。

其实,东坡所说的“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是要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如何执笔,什么“捻管”,什么“拨镫”,什么“双钩”等等之类的方法都可以,只要写的时候能做到虚而宽就行。我有一位书协同仁,他小时候因为触电双手被截肢,后来他用嘴含着笔写字,依旧写得很好,倘若他拘泥于某种执笔方法,估计是没法写字的。

非著名哲人二小先生:执笔的方法是为了写好字,执笔是过程,写出来字才是结果。有人喜欢煎完鸡蛋再将西红柿放进去,有人喜欢煎完鸡蛋盛出炒西红柿再倒入鸡蛋,结果都是西红柿炒鸡蛋,能说哪个对哪个错吗?以结果为导向,不是纠结过程,况且过程也无对错之分,因而东坡所言在理。

文:王呈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