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来自厦门同安的他热爱闽南文化,把自家祖厝缩成“迷你屋”

2020-05-06

蔡和杰打造的福船模型。

蔡和杰和他的“祖厝”。

按照比例缩小的木质“福船”“古厝”细节考究,做工精美。家住同安区的蔡和杰热爱闽南文化,三年来,他亲手打制了许多蕴含本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其中一间“古厝”,是他按照自家祖厝打造出的“迷你版”,就连屋脊两侧的鸽子、门把手上的铜环,都一模一样。

精工细作 还原福船和古厝

在蔡和杰的厅堂里,摆放着三艘做工精美的木制船模,最大的长160厘米,最小的长度为108厘米。三艘“福船”严格依据传统工艺制作,昂首翘尾,船型流畅,底尖上阔,船首描画“龙眼”,船身、甲板、桅杆、橹、帆绳、锚弩、桅尾旗等各种部件配置齐全。“船体的每个部件都可以操控,船帆可以张挂,也可以收起。”蔡和杰介绍,福船模具底部还有13个互不相通的被称为“水密隔舱”的船舱,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

两个月前,蔡和杰根据自家祖厝等比例缩小,打造了一座长60厘米、宽37厘米、高30厘米的木制红砖古厝模型。这座“古厝”包含了闽南民居的诸多元素,红砖、青瓦、横梁、燕尾脊等,就连门把手上的铜环,也是用真正的铜丝制成。同祖厝一样,蔡和杰的手工古厝屋脊两侧也各有一只惟妙惟肖的小鸽子。鸽子身长不足一厘米,为了把这对鸽子的大小、神态、姿势雕刻得一模一样,蔡和杰用了整整两天来精雕细琢,作废了几十对。

想让传统文化回归年轻人视野

出生于1967年的蔡和杰是土生土长的同安人,居住在洪塘头村蔡店社。蔡和杰认为:“红砖古厝最能代表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闽南先民驾驶福船远涉重洋,福船也最能代表当地百姓敢拼肯干的奋斗精神。”然而,受城市化及现代化的冲击,福船正渐渐走出历史舞台,红砖古厝也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热爱本土文化的蔡和杰萌生用另一种形式来传承和发扬闽南地方特色的想法。

2017年,蔡和杰开始着手打造他的第一件作品。他多次前往同安丙洲,找造船老师傅拜师求艺。早年当过木工的蔡和杰有着手工匠人独特的悟性,老师傅点拨几下,他就开窍了。两个月后,一艘木质结构的福船呈现在众人面前。在那之后,蔡和杰又接连造了十几艘“福船”。

“父亲打造这些模型很辛苦,仅排列‘古厝’墙壁上的‘红砖’,就重复了十多次。精细部位需不断打磨,大拇指指甲都锉去了三分之一。”蔡和杰的儿子心疼地说。但蔡和杰认准了一件事,就想一直做下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