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立夏读词: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说的是什么花?

2020-05-03

赏读苏轼的《阮郎归.初夏》: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宋朝苏轼《阮郎归·初夏》

农历四月下旬立夏,在长江中游或者以南地区尤其明显。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高温高湿,气温往往在20度以上,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连晴,虽然不是百花盛放的春天,但初夏有另一种清美,那就是绿深红明,有对照的夏美和舒爽。

此时冬春衣裳换成轻薄单衣,人体更为舒展自由,心情和心灵更加上扬明丽。

47岁的苏东坡,在黄州已经住了4年。4年前的乌台诗案,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狱,因为对王安石变法表示了个人的强烈的不理解,他的作品被成为绊倒他自己的一个石头,被对手利用攻击,苏东坡经历了103天的牢狱之灾,险些性命不保。出狱后被贬放到黄州做一个团练副使,这也是在官僚体系内最大的惩罚,仿佛唐朝的刘禹锡。

苏东坡在经历这次劫难之后,也深知自己的仕途不会有太大的起色,反而放开了,注重生活的本来。他在黄州拿着微薄的俸禄,自己开荒,这样的经历,让他在政治上消沉,却诞生了另一种接地气的明快的文风。他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享受四季的变化,并从中间寻找生命的欢喜和动力。

47岁的这年四月,他从黄州调往河南。反正是一次小小的升职,过惯了苦日子的苏轼,也觉得是个好事。在黄州逗留期间,倒也放松,写下了这首清新夏词。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玉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自己开荒,有小小的园舍。在开荒种菜的过程中,充分领略了四季的变化和农民的辛苦。但苏东坡到底是一个文学家和诗人,那一种诗怀并不会被苦难磨灭。

此时正是槐树成荫,柳树蓬勃的初夏,可以听到夏天的蝉声。这正是东南风和暖的日子,南风带来了夏天。这首诗是从听觉视觉双入手,每一句诗都是一种立体的色彩和音乐。

第一句是槐荫树里,蝉声初鸣,甚至听得见微风吹过槐树和柳的声响。

第二句,则是那槐荫树下,碧纱窗里,听得见下棋的声音,看到的是袅袅的香烟。

苏轼此时并不是住在高门大户,相反,这应该是一处简单但不失温暖和闲情的小家园。绿纱窗,并非是红楼梦那么讲究,相反绿窗在唐宋都代表着平民家庭,和朱楼绣户相对。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这同样是有色彩有声音。所谓的声音,那是细雨打初荷,这里用小河也分明点出了刚刚立夏,荷叶刚刚出水,还来不及打花朵。但是明快的阵雨过来,小荷叶已经翻了面,但这时雨后的五月花榴花,正火红开放。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有人说这是一位有着纤纤玉手的姑娘在水边戏水,水花四溅。苏东坡此时倒是有一个侍妾叫朝云,但是她陪苏东坡是来吃苦,并非秀美丽的,而且这个时候她和苏东坡有了一个儿子,作为母亲,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大约也不再会有少女的天真烂漫,反而是一个主妇操持贫寒的家。

实际上这一句话写的是荷花,而且是写的雨后的荷叶。你看那天上的雨打在小荷叶上,小荷叶不是翻了吗?那是老天在戏弄小荷叶,那些晃荡在荷叶间的水珠,被风吹碎滑落,但留下来的,却是动态的琼珠,又成了一个个小圆珠子。

用“碎却圆”,已经写出了风雨中的小荷叶,种种动态和清晰。而这正是初夏时节最容易看到的景色啊!

在这句诗里也有声音,那就是从荷叶滴落到水塘的水声,仿佛清泉一样断续可爱。

这首诗节奏明快清新,也证明苏东坡此时,保有良好的心情。贬谪,李白,白居易,屈原,刘禹锡历代先贤都有过同样的命运,苏东坡想得开,这也成就了他旷达的心胸,明快洒脱的文风。

虽然不久以后,更多的磨难,仕途的起伏,接踵而来,小儿子去世,贬放海南岛,从表面看,苏东坡都是逆来顺受,但实际上,他从来都没有浪费过自己的光阴,在每一个地方都尽力拥抱生活和人生。比如在海南岛当时属于蛮荒之地,苏轼就努力教书育人。

有人常说苏东坡是坡仙,因为他诗词中的那种洒脱大气少有人及,但我更想说他不是神仙,他是一个珍惜生命,拥抱现实的伟大文学家和官僚,虽然坎坷已经成为命运,他也无负此生。

就像他能在极清寒的时候,仍然用饱满的热情,写下最清新的《初夏》。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