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2:00截拍:日本文化专场——跟浮世绘漂洋过海去见梵高
今晚截拍
乘客朋友们,轮船将于10分钟后出海,请大家抓紧时间登上甲板。
本次航行初始国:日本。
目的地:法国。
现在时间:1892年6月28日,上午10时20分。
这次航行将由我,浮世绘,大家也可以叫我美艳动人的小浮,带领大家度过一次知识、美景双在线的难忘旅程。
对,这就是美腻的本导游
今天的行程会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海上--我会给大家介绍我与法国,与欧洲的渊源。
法国--我们会去拜访下梵高~~的画。偷偷告诉你们,印象派的大师们如莫奈、梵高、惠斯勒、毕加索和我都交情不浅哦。
好了,话不多说,我们抓紧出发了。
有乘客朋友们可能会问了,“诶,浮世绘,你咋起了个这么拗口的名字呢?。”小浮只能佛系一笑,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我的名字有点佛。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
“浮世”,源自佛教用语,意指转瞬即逝、枯荣无常的虚浮人世间。既然世道无常,不妨及时行乐。一股享乐奢靡之风大行其道。画师们便描绘记录下坊间的各种欢乐荣景、世间风情。
最开始,我主要去呈现靠颜值出道的艺伎小姐姐们。后来,政府不满这种浮华、金钱至上的生活风气,怕对社会结构造成威胁,就发布了禁令。
但是画家也不能不活呀,当时,适逢江户居民旅行高峰,大家喜欢在大河名川中游山玩水,所以画师们便转型改画名山秀水(名所绘),花鸟虫兽(花鸟绘),还有的以时事为题材(风刺绘)。
我的诞生得益于木板雕刻技术的纯熟。因为色彩明丽而线条简练,充满了大牌的高级感,经常被请去做书或报的插画。
不过,我常常坐船去欧洲,并不是为了传播日本文化。日本的邻国,中国,在上个世纪末还在闭关锁国,所以欧洲人就常从日本进口瓷器和茶叶。雕版印制的成本很低,所以悲催如我,就被用来做包裹这些商品的包装纸。感觉自己真是有点惨。
好了朋友们,法国到了,大家带好随身物品,我们下船咯。
今晚截拍
话说,我当年最开始到欧洲的时候,没成想对当时的欧洲画派还真造成了一次冲击。
当时的西方古典主义画派崇尚定点透视法,用阴影凸显景物,追求“画得像”。
而我呢,打法灵活,散点透视法、前缩透视法和重叠透视法,啥都有。举个栗子。
重叠透视法是利用前面物体遮挡后面的物体来表现空间感。先用线条勾勒轮廓,再着色,不加光线的明暗变化,仅突显色彩和线条机能。这比欧洲崇尚的“立体感”印象强烈多了。
《龟户梅屋》歌川广重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的老朋友梵高,这是一个因为我而被改变了后半生的男人(坏笑)。
老梵的一生过得很坎坷,前半生在弟弟的接济下谋生,画风也比较阴郁灰暗。1886年,正是他的人生低谷期。此前,父亲去世给他带来很大的打击,那年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双鞋子》,只有灰黑二色。
《一双鞋子》 梵高
可是,1888年,举世闻名的《向日葵》诞生了。浓烈的如阳光般的笔触明亮而狂放,笔触细碎,颜色狂烈。画中不再是透视、短缩法等欧洲大师们管用的技法,而是依托明亮色彩铺陈平面,使画作更具装饰感的翩翩摇曳之感。
《向日葵》梵高
很不谦虚地承认,促成此改变的正是因为1886年,老梵和在下在巴黎的初次相识。
从1887年开始,他的画就变了。你能感受到光线、色彩、笔触粗重在他笔下所释放出的无穷力量。
在给他弟弟的去信中,这位朋友总是很给我面子。我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如果我们研究日本艺术,
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哲思和悟性的人。
他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研究地月距离?不。
研究俾斯麦政策?不。
他研究一叶草。
而这一叶草让他得以描摹每株植物,每个季节,
乡村广阔的景象,动物,人类。
他就如此度过了一生,
而生命太短不足以完成全部。
这难道不是简单的日本人教授给我们的真正的宗教吗?
他们居于自然之中,如同花儿一样。”
《龟户梅屋》 梵高仿作
“浮世绘的笔触如此之快,快到像光。
这就是日本人的风貌:
他们的神经更纤细,情感更直接。”
《大桥骤雨》歌川广重梵高仿作
不单是临摹,他还喜欢把我的元素放进自己的创作中。
一种东西方艺术灵感交融的美妙质感跃然纸上。
《艺者与富士》佐藤虎清梵高自画像
梵高 《唐基老爹》
很多人说这幅的涡卷图案像极了我的浪,你们觉得呢?
《星空》梵高
《神奈川冲-浪里》
神奈川,地名;冲,指远离岸边的深水域区;浪里,船只在大浪里仿佛被吞噬的样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在神奈川深水域的大浪里。
浪花像一个个尖利的爪牙扑面而来,船只随着海浪摇晃。滔天巨浪的后面,居然是一个小小的宁静的富士山,这样强烈的对比,更显得富士山的永恒与孤独。
说来也真是扎心。
小浮因带有市井之气被视为廉价的海报和包装纸,在欧洲却被画家们视为日本绘画艺术的代表。
对于价值这件事,果然只有英雄惜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