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陆游最霸气的一首《汉宫春》:能打虎的不一定是武松,也有可能是诗人

2020-04-27

眈眈北山虎,食人不知数”——陆游《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

这是公元1172年,南郑(地处川陕要冲,是军事重镇,在今陕西省汉中市)附近的真实写照,一只凶猛的吊睛白额老虎四处伤人,虎患严重。

这年秋天,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南郑郊外,他们下马起火,边烤肉边喝酒,众人笑闹声不绝。看着天色渐渐暗淡了下来,突然,一声凶猛的虎啸打破了这群人的笑闹声,只见一只老虎窜了出来,众人见状,唬地魂飞魄散,一时间竟不知拿起武器反抗。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男子挺身而出,手执长矛,大喝一声,“着”!向着正在扑来的老虎冲了过去,继而举手抬矛,手落处,鲜血四散,老虎应声而倒,在地上扭曲几下,就此不动。

正在众人惊魂未定的时候,这位男子不慌不忘地返回队伍中,继续坐下喝酒吃肉。

看这一段描写,似乎像是在读一个短篇武侠小说,又像是《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仿制”,但其实,我虽然用了一些小说的笔法描写,但事情却是真实的。这位打虎的英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诗人——陆游。没错,就是那位死前吟唱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这段打虎的经历,不止一次的在他自己的诗歌中提到(只不过打虎的武器有所变化,一说是弓箭,一说是短匕首),比如,他的诗歌《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中有句云:“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再比如,他的词作《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中说:“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截虎,写得便是他在汉中打虎的事情。

可惜的是,即便如此英勇的陆游,却始终躲不过被排挤、被忽视的结果。上面提到的这首《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便是反映这种感情的一首名作。

这首词,写于他打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孝宗乾道九年,此时的陆游49岁,人也已经离开了南郑,来到了成都,被改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这样就意味着,词人从抗战前线退居到了后方,对抗金胜利的希望更加渺茫了,但是词人对于国事的担忧,对于收复河山的信念,却没有丝毫改变。所以在这首词中,处处散发着词人慷慨激昂的声音。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上片,词人回忆了在南郑从军时期的一些生活,他想到了每日羽箭雕弓,想到了辽阔的河滩古垒,想到了自己手毙猛虎、箭射雄鹰,这样雄壮的生活,多么令人振奋!等到晚上回到军帐中,听着笳声四起,看着乱雪纷飞,于是在帐中饮酒挥毫、龙蛇飞舞,写下了许许多多豪情万丈的诗句、字幅,“一时才气超然”!当真是大丈夫轰轰烈烈的事业!

然而,一纸调令,却将这种生活打破了,词人的文韬武略,在成都之行中,尽皆淹没了,“何事又作南来”?南来之后,每日只是重阳看花、元夕看灯,四处所见,是人们欢乐的沉醉之声,平民百姓当然不会理解词人心中的痛,所以在词人眼中,这些歌舞生活,只能让自己心里更加悲愤和沉痛,所以他总是“流涕尊前”,国家尚未完全,哪里有心思去每日歌舞沉醉呢?

词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是他没有将意志全部消沉下去,所以才坚定的呐喊出了一声最高音:“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其实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这句话,那便是“人定胜天”!陆游的诗词中,有很多这种思想的流露,他渴望为国效力,他反复强调要在战场上、在抗金前线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心中对国家破碎的沉痛!

陆游这首词,通过上下片的对比,将两种生活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最后再慷慨淋漓地引出自己内心的呐喊,格调激昂振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词的心骨,是千百年来打动读者的根本感情!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