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临海发现一块清代义塾匾额

Image 2020-04-23

由右至左“植茂义塾”四字清晰可见

通讯员彭连生文 何江海摄

近日,临海发现一块150年前的义塾木刻匾额,是台州知府刘璈大兴文教时留下的重要历史遗物。

此块木刻匾额由临海市永丰镇沿溪村村民何江海发现。何江海伯父曾拿它当楼板用,后来伯父老房拆了, 木匾又被拆下来当鸡圈隔板用了十余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何江海看到此匾,经过解读,发现它是一块很有价值的历史遗物。

木匾长170厘米,宽57厘米,厚3厘米,正中题书“植茂义塾”四字,首题“同治庚午四月吉旦”,下款“台郡守岳阳刘璈”。大字蓝底,引首和落款为朱红色。

经了解,此匾是乡塾植茂义塾的匾额,因何江海祖上在赤缪林氏朱氏宗祠(植茂义塾设在此)授教,后迁居到沿溪村,匾额也随之带往该村,并一直保留在其家。

义塾,又名义学,是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义学的招生对象多为贫寒子弟,免费上学。据民国《临海县志》卷之八,乡塾,“按《同治志稿》记乡塾全县有四十余所之多。然或借宗祠,或居寺庙,并无院所建立,盖刘守拨公款以便村童者也”。晚清台州知府刘璈在台州主政的九年里,重视文教,身体力行,在台州各地设立义塾八九十所,其中临海就有四十多所。学馆书院,书声朗朗。民国《台州府志》称此时“台之文教乃大振复”。可见刘璈办学为人称道,深得人心。

清同治年间(1862-1875),临海永丰共建有8所义塾,分别是济川义塾(三江村)、石鼓义塾(石鼓村)、渡头义塾(渡头叶村)、留贤义塾(留贤村)、董岸义塾(董岸村)、植茂义塾(赤缪村)、经古义塾(蓼岸村)、更楼义塾(更楼村)。植茂义塾以五十亩渚地和三十余亩麦地的收入,充当经费。

从目前发现的刘璈留在临海的笔迹,有东湖同治十年(1871)半勾亭二副石刻联,灵江江下渚“大瀛洲”石额。植茂义塾匾是刘璈的又一手迹。

此匾写于清同治九年(1870),是临海新发现的教育史的文物,见证植茂义塾成立150年的历史,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和人文历史价值。

文化大观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