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宗欧阳修:我在乎的是山水之乐啊!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欧母也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世了。丈夫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一落千丈。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
欧母家穷志不穷,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她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他学习成绩优异,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
欧阳修在当官期间,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因此被贬职。但欧母并没有抱怨,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范仲淹因“庆历新政”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晚年的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住于安徽阜阳,以游玩写诗为乐。于1072年9月22日在家中逝世。
诗词欣赏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浪淘沙令 其一
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