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四大名著,四种不一样的人生观

2020-04-22

四大名著,四种不一样的人生观。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被统称为四大名著。这四部小说,各自刻画了每一个历史时期里一群独特的人物形象,剔除里面的各种文学修辞手法来看,我们能从中得到点什么?

当然,每个人读名著,总会有不同的心情。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间读相同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收获与感触。

就以四大名著而言,有的人读三国,会更关注里面大气磅礴的战争情节,或者是计谋百出的扣人心弦。有的人读红楼,更关注于宝黛钗三人的爱恨纠缠。

但有的人,却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其中隐藏更深的人文问题。比如每个历史时期里,人们的人生观、或者说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们的人生观。

《三国演义》里的人生观: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以说,三国时期,是历史上所有仁人志士最为畅达的一个时期。一句话总结:只要有能力,必将有用武之地。

以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的发迹来说,几乎无一不是起于底层,通过自己的奋斗而成为一方之霸主。

如果我们只关注到曹操养父的身份,或者刘备中山靖王之后这类的虚名,而看不到他们为求成功而付出的心血与努力,那就难免有肤浅之嫌。

更不用说关羽张飞,典韦赵云这里的猛将,都是从九死一生的战场上“打”出来的一番声望。

所以,三国时期的人,他们的人生观,可能是历史上最接近正能量的一种。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身有蛮力,只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始终不渝地去奋斗,总会有成功之日。

《西游记》里的人生观:执着信念无怨无悔。

和《三国演义》不同,《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怪力乱神之作。西行团队的带头人唐僧,以御弟的身份西行取经。三个徒弟一路护送,也是九死一生才取到所谓的“真经”。

剔除里面的神话色彩来说,唐僧师徒四人,资质都不可说很高,为何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一份执着的信念,一份对自己付出的无怨无悔之心。

一路走来,作为出家人的唐僧,经历了“酒色财气”等多重诱惑。只要他的执着不够坚定,任何一次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唐僧的心散了,其它三人还能继续吗?必然也就是树倒猢狲散的局面。

所以说,《西游记》的作者,借此表达的人生观,无非就是一种坚定与顽强之心。至于里面的佛道之争,相对而言也就是皮毛之末了。

《水浒传》里的人生观: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四大名著里,《水浒传》是争议最大的一部。究其原因,有正统的君君臣臣思想,也有宋江对北宋朝廷前倨后恭的态度转变。但无论如何,梁山好汉这个群体,带给读者内心的震撼是不可否认的。

《水浒传》最大的成功,就是向世人阐述了一个道理:压迫越大,反抗力也越大。个人如何获得自己的基本权益,完全就靠自己去争取。

这个观点,从宋江一人的身上就得到了全方位的印证。从初期的小吏,到水泊梁山的带头大哥,最后却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惨下场,毕生心血付诸东流,其实都是由宋江人生观所决定的。

如果没有压迫,宋江一生也许就永远是那个小城里的小吏,连官都算不上。这时候,他也是既得利益者这个群体之一。

而机缘凑巧被逼上梁山,这时候的宋江,人生观是有所变化的,也明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哀,也才勉强肩负起抗争的大任。

最后有了和朝廷抗争的资本之后,人生观再次变化,试图回归所谓的“正途”,被朝廷招安,也就注定了凄惨的下场。

表面看上去,水泊梁山兄弟,可谓成也宋江,败也宋江。但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就是这个群体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因抗争而成,因放弃而败。

《红楼梦》的人生观:无声的反抗,才是最难扭转的局面。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大家最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尤其近年来,大家对《红楼梦》似乎情有独钟,充分发挥了“探幽阐微”之心。所以,《红楼梦》几乎可以说是全方位暴露在聚光灯下,没有任何的“隐私”可言。

然而,即使如此,大家从中得到的是什么?是宝黛钗之间的三角恋、还是四大家族的盛极必衰,印证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不二名言?我认为,这些都是虚幻的、甚至是不确定而没有任何意义的。

读红楼,我们最应该从中获得点什么?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人。《红楼梦》里的人生观,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人说,《红楼梦》作者所表达的,是反传统封建的思想。但我们如何解释,《红楼梦》的作者,本身就是封建思想的既得利益者。他能跨越阶层,将自己置于天下老百姓的对立面而遭万人唾弃?这显然也是难有说服力的。

在我看来,《红楼梦》所表达的一种人生观,其实就是无声地反抗,才是最难扭转的局面。

大家都熟知,红楼梦总的旋律,对女性至少是一种怜悯和关爱的态度。但这种怜悯关爱之心,真的就是靠贾宝玉的博爱所表达出来的吗?

在我看来,《红楼梦》对女性的同情,其实就是从每一个女性角色的内心反抗而出。即使是黛玉这样的世家女儿,也不愿随波逐流地草草一生。

我们或许可以理解,黛玉对贾宝玉的每一次“吃醋”,其实就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法的抗争。只是,这种抗争表现得非常隐晦,甚至是无声无息、试图潜移默化而已。

比如李纨这样年轻守寡的女子,古今之差异在哪里?古代女性是没有所谓的抗争的,而将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放之于古代,其实就是一种抗争。

李纨生在那个年代,固然无法改变自己悲剧的一生。但其日常很多的细节,也依稀能看出其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之心。比如参与管理大观园,热忱于为姐妹们的诗词做评判。也足以让那颗枯木稿灰之心略微有点生气了。

因此,《红楼梦》的人生观,其实充分结合了当时女子的生活地位——只能无声地抗争,但绝对无法流露出明显的反抗之心。

至于贾宝玉这样所谓的“护花使者”,充其量也就是给这些花朵浇浇水而已,根本不足以成为遮风避雨之人。若不然,黛玉宝钗最后也不至于彻底地悲剧。

综上所述,四大名著,其实表达了四种不一样的人生观。我们今人读名著,或流连于其中的情节,或试图探索作者未尽之言,这些都没有问题。但至少也应该从中汲取一定的人生经验。才足以成为后世生存的“前车之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