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诗词中的楝花开,来看古代的梅雨,是指什么时候?

2020-04-21

晚春谷雨花信风:丝丝梅子雨,簌簌楝花开

“青钱点水圆荷绿,解箨新篁森嫩玉。清风冉冉楝花香,小雨丝丝梅子熟。”宋朝谢逸《玉堂春》

农历到了晚春三月,又到了三月中的谷雨节气,这是古代划分春天的最后一月的最后一段。牡丹花开,蔷薇满架,但总的来说,春深时节,绿多红少,这是春天快要过去的时段。

到处都是蓬勃的新绿,不信你四处走走,才感叹,桃李花谢,你会发现那些绿叶丛中,梅子青圆,小毛桃累累挂在枝头,花谢之时固然有酸楚,可是绿叶成阴子满枝,也会让你从心底浮出微笑。虽然整体而言花事不多,但不妨碍人们观察晚春的变化,在变化中带来惊喜。

“青钱点水圆荷绿,解箨新篁森嫩玉。”每次看到说荷叶大于钱,我心里就感到又欢喜,又俏皮。实际上真正的荷叶出水,再不济也大如小煎饼,通常的说的钱荷,是指睡莲浮萍之类。而这个时候正是舌尖上的春天,那森森的竹林里,小竹笋努力生长,鼓鼓内力挣脱了泥土和竹苞。而正是小竹笋,最清嫩鲜美的季节。

但此时有一种花让你不能忽视,如果你看到了,你绝对会喜欢,那是晚春时节的楝树,在枝头顶着轻云一样的银紫色。楝树在城里不多见,但在农村郊原或者山林,它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树木。

它在晚春的时候才开始发芽,在谷雨的节气开花。此时虽然花叶同时,但正是因为来得晚,在一片深绿中,楝树叶和楝树花,让人有着绿色里的清新。此时穿紫衣裳的丁香早已经归去,而紫藤和桐花也谢了,这个穿紫衣服的小姑娘姗姗来迟,仿佛是致敬它的姐妹们,可以穿上了紫色的衣裳。

楝花和丁香花很像,从前看到路边的楝花,我总以为是丁香。尤其在微雨濛濛中,楝花湿透了的那种灵动清新而娇嫩的紫,往往会让人想起,“丁香空结雨中愁”。

楝花的香也有一种清苦,在晚春的郁闷里,这种香气使人明爽。如果在庭院里种上楝花,最美的是楝花开谢的时候,它们纷纷落在地上,又宁静又细腻,无论是有阳光还是有雨水,给人的那种宁静感,又绝非初春的热闹可比。那是一种家园的味道。

“清风冉冉楝花香,小雨丝丝梅子熟。”

江南的晚春初夏,雨水充沛,往往会笼罩在一片烟雨当中。雨中青梅日熟,雨中楝花开落。

陆游有“丝丝梅子黄时雨,漠漠楝花开后寒。”

明朝的朱有燉有“梅子雨干还有雨,楝花风过更无风。”

大学士杨基有“黄梅雨晴桑重绿,南风楝花开簌簌。”

都将梅雨和楝花联系在一起。可以见证晚春初夏的暖湿。

比如,最近一条气象新闻是,长江三角洲要连续下雨4天,许多网友说这是不是“梅雨”?严谨的气象学家肯定就否定了。

因为在当代气象学中,是指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公历六七月份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现象,称之为梅雨。而且它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往往是农历的五月和六月。

而我们知道楝树开花是农历的3月底到4月。而江南大部分青梅成熟的季节也是农历4月,古代诗词中的和楝花一起的梅雨,不是当代气象学上的梅雨。因为气象学上的梅雨来的时候,梅子早就成熟,并且采摘完了。

明代的谢在行《五杂炬·天部一》,是这样写的,“江南每岁三四月,苦淫雨不止,百物霉腐,俗称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也就是在古代三四月间的江南雨可以称为梅雨,这是有物候参照的。但同时他又说“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也就是说在北方,在古代梅雨会推迟到六七月份。

那么我们当代所定义的梅雨,和梅子成熟没有什么关系。那是每年六七月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空气湿度大气温高,一般是在公历的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出梅。这个梅雨和梅子和楝花没有关联。

知道了这些,我们在学习和写作诗词时,可以将这个时期的雨称之为梅子雨的,簌簌楝花风,恻恻梅子雨。但是不要和气象学上的梅雨混淆。

因为你会觉得这个梅雨会下得太长,一直要长到炎热的盛夏到来。

此时正是楝花风好的晚春轻夏。闻着楝花清香,穿着淡紫衣裳,看着梅子渐熟,让我们轻盈迎接好雨初夏。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