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征服世界,BBC纪录片火了,不光靠《指环王》甘道夫
“中国最伟大诗人似乎配不上他的影响力,在西方文化文明,没有一个可以与他对比的形象,一个体现了整个民族共同的道德情感的人。”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轰动了居家抗疫的世界人民。
中国“诗圣”如何“开口说英语”?《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离不开一个关键人,那就是BBC资深主持人兼撰稿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纪录片里,他到访中国,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迹,从杜甫家乡巩义到西安、成都、长沙,覆盖“诗圣”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的一生。
迈克尔·伍德是《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撰稿人和制片人 影片截图
对迈尔克·伍德来说,用实地探访的形式串联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已经驾轻就熟。2016年初,BBC就曾播出他制作主持的纪录片《中华故事》。在这部6集纪录片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书上出现的遗迹和文物,如西安的兵马俑、洛阳的石窟、雍容华贵的《簪花仕女图》、生动的唐朝马球壁画等,还有普通中国人讲述的他们眼中的中国历史。
“这么多年来,我参与过超过100部纪录片的制作,但从来没有一次,我在大街上、地铁上遇到那么多认出我并和我搭话的陌生人。他们走上前来,表达他们对这部片子的喜爱之情,说他们从中学到很多,因为这部影片让他们看到从未想到过的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在《中华故事》受到好评后,伍德曾表示,“我还想尽快再来中国,还想看到更多东西。”
迈克尔·伍德在拍摄《中华故事》过程中与中国民众合影。 图片来源:BBC
四年后,他带来了这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杜甫生于8世纪的唐朝,对应英语文学传统,那是英雄叙事长诗、古英语传说《贝奥武夫》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倾颓。”纪录片把杜甫放在历史视野和比较视阈中展开讲述,向英语世界的观众介绍杜甫的一生。
英国国宝级演员、《指环王》“甘道夫”扮演者伊恩 麦克莱恩朗诵杜甫诗作,成为一大亮点。曾出演众多莎士比亚剧作的麦克莱恩,用莎剧腔诠释《壮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15首杜诗,不仅让英国观众赞叹,也让中国网友倍感“新鲜而庄严的美感”。
伊恩 麦克莱恩在纪录片中朗诵杜甫诗作 影片截图
当然,纪录片的成功离不开坚实的学术基础。其中杜诗英译参照了洪业、戴维斯、宇文所安、华兹生等汉学家的翻译。
著有《初唐诗》《盛唐诗》《晚唐诗》《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等的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有“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之称。2016年,他历经八年埋头耕耘,完成了英译本《杜甫诗(The Poetry of Du Fu)》。全书6卷、2962页,收录了杜甫近1400首尚存于世间的诗作,这是杜甫作品的第一次完整英译。
《杜甫诗(The Poetry of Du Fu)》 宇文所安 译
“我们不仅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这些诗人创造了评判伟大诗歌的标准。”在宇文所安看来,杜甫在磨难中写出的作品堪称“中文里最伟大的诗歌”,诠释了中国人的表达方式。
在西方第一部杜甫纪录片完成拍摄并问世的同时,美籍华裔作家哈金去年应美国出版社之约出版了英语世界第一部李白传记,取名为《通天之路:李白传》。“不管人们在想象的世界中多么神化李白,当诗人还在世,并被判处流放时,一个清晰的声音相对准确地描述了李白的一生。”哈金写道,那就是李白忠实的朋友杜甫在《梦李白》里所感叹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通天之路:李白传》 译为中文,今年2月出版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里一样绕不开李白,伍德坐在烟火气十足的街头说:“杜甫30岁左右时,一次邂逅改变了他的命运。他遇到了诗人李白。”在对李白生平的介绍之后,伊恩 麦克莱恩朗诵了这首《梦李白》。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里的李白 影片截图
“诗仙”“诗圣”挽手走入西方世界,从他者视角出发的观察,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别有一番启发。从《中华故事》到《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伍德极力探寻的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是什么,还有它如何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发生关联,进而影响中国人的价值判断。在他看来,对中国人而言,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还是这个国家良知的守护者”。
迈克尔·伍德询问中国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杜甫? 影片截图
“如果有人想通过了解中国灿烂文明来摆脱对病毒的恐惧,就来看杜甫的纪录片吧!”《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播出后,有国外网友留下这样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