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为何会被废弃?
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
首次在欧洲使用的纸币是1661年
由瑞典银行发行的
不过那时发行纸币只是权宜之计
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
1694年
英格兰银行创立
开始发行银单
银单最初是手写的
后来才改为印刷品
交子最初由蜀地民间富商主持发行
《宋史·食货志》记载
富民十六户主之
在交子使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
交子具有了统一的面额和格式
慢慢为大家所接受
并作为支付工具使用
从而具有了信用货币的特征
演变为铸币的符号
成为了真正的纸币
作为纸币的交子跟金银铜铁等铸币比
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没有铸币作支撑
其本身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因此
其流通功能的实现
在于人们信任这一纸币
能够代表实际的铸币
只要信用有保证
这一纸币就能够发挥其流通的功能
而合理地存在下去
然而信用的维持并不容易
一般人没有能力
长期保证这一信用的存在
富商主持下的交子
因为富商道德的丧失
或者经济条件的变化
不久就出现了不能偿付的局面
从而导致纸币不能得到兑现
信用危机的出现
也就使交子无法由私人
继续主持发行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
在转运使薛田和张若谷的建议下
设立益州交子务
自二年二月发行“官交子”
交子的发行权从此转移到朝廷的手中
北宋朝廷为了保证交子发行的成功
出台了一套
比较完善的管理法规和政策来
其大致内容为
第一
交子的流通期限
一般以二年到三年为一界
称为“兑界”
期满后必须兑换为下一界交子
方可使用
创立“兑界”的原因
可能因为当时交子是楮纸所制
容易出现破损和伪造品
第二
每界的发行总量
限定在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
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
第三
每印发一界交子
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
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
第四
禁止私人印刷交子
不仅私自印制交子的人要获刑罚
甚至连知情而使用者
以及知情不告者
都要牵连入狱
第五
限定流通区域
交子刚在市场上流通时
主要限定在四川地区
后来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
在早期
宋王朝对于纸币的发行是比较谨慎的
纸币监管法律政策的出台
也说明政府对纸币依赖信用的特性
和易于仿造和滥发的弱点
是有充分认识的
这套金融监管体系和措施
在一定时期内
保证了“交子”的顺利流通
然而
宋王朝不能有效地控制纸币的发行量
当出现政府巨额财政开支需要时
政府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利用手中的权力
滥用公信力
无限制地发行纸币
最终造成通货膨胀
从而使纸币丧失了信用
也就变成了废纸
北宋交子的命运也证明了这一点
官府发行纸币
有时竟没有准备金
比如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
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交子六十万贯
以支付粮草费
无钞本
官府也不再遵守每界固定的发行数额
而大量超额发行
《宋史·食货志》记载
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年)
界率赠造
以给陕西沿边籴买及募兵之用
少者数十万缗
多者或至数百万缗
而成都乏用
用请印造
故每岁书放亦无定数
由此可见
为了满足陕西军情的需要
多发的一次交子量
竟会超过一界总量的数倍
甚至导致成都地区交子的缺乏
又要增造
其结果
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纸币信用的丧失
纸币的分界发行
慢慢成为了“通货膨胀”的障眼法
因为每界发行新纸币
往往规定新币值旧钞一比几
比如元符年间(1098-1100年)换发时
新交子一缗要换回旧交子五缗
即新旧比价1∶5
政府滥用信用
从而导致了交子成为其敛财的工具
交子没有了信用
也就丧失了流通的功能
从而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封建政府于是用更改纸币名称的办法
来掠夺民间财富
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
令诸路更用钱引
把纸币定名为“钱引”
名称虽然变了
但其实质为敛财工具没变
甚至变本加厉了
大观元年(1107年)
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
这年的发行数由一百二十万缗
增加到二千多万缗
而且没有准备金
价值一千钱的缗只能当钱十多个钱
纸币贬值是多么严重
纸币的发行和稳定
能够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国家创造财富
对解决国家的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