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知识分子,疫情后苟存的他报恩一生,与留学生们比,高下立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时下正是春雨绵绵之季,这一首我们熟能耳详的《春夜喜雨》正好应景。而诗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
而在如今疫情下,防控压力不断增大,时下的雨便显得不那么“喜”了。而杜甫在小时候,也经历了一场流行疫情。
杜甫童年丧母,从小便寄养在洛阳的姑母家里。幸运的是,姑母是一位聪明贤惠、知书识礼的女子,对杜甫也和自己亲儿子一样,无微不至。
不久,洛阳流行时疫,病魔像瘟神一样威胁着全城的孩子。不幸的是杜甫与表兄(姑母的儿子)先后染病,而由于表兄染病更早,情况更为严重。
但由于当时治疗条件差,中药也是很难找的资源,俩孩子的病情日趋严重。终于请来一名郎中,姑母希望俩孩子都救活。但郎中表示,很难同时抢救两个病危的孩子,时间对于病儿来说就是生命,您选一个孩子,抱到东南窗下空气流通的床上吧。
姑母进退两难,但也明白到了九死一生 的地步,终于横下一条心,毅然地把杜甫抱去东南窗下的床上。经抢救,杜甫从昏迷中醒来,但表兄却在另一张床上咽气了。
长大后的杜甫常听人提起这段故事,心里万分感动。他一直把姑母当做亲生母亲,孝敬有加,并且也像姑母那样仁义地去爱人民。
我们可以看到,现世流传下来杜甫的诗歌中,都怀着仁政思想,对国对民都抱着一颗关怀、热爱的心。像“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对国家的热爱;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在过去,整个社会医疗条件如此之差,唐朝并未为杜甫的健康做过什么贡献,自己“死里逃生”后,仍旧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终身报国。
相比如今,同为高等知识分子的留学生们,在这次疫情里,受到国家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人民生命安全至上,紧急封城,同时照顾好人民饮食起居,面面俱到;为我们负重前行的逆行者们;大使馆工作人员为他们忙里忙外,却仍屁股向外,一昧想着外国的好,更有甚者,口出狂言,造谣诋毁,与杜甫相比,高下立判。
外国真的那么好吗?别忘了英国首相此前的“优胜劣汰”说法:“这次疫情就是为了淘汰一部分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我想前几天他转进ICU的时候,可是心跳加速,汗流浃背吧;
别忘了美国的放生政策,对民生的不管不问,以至于现在疫情感染达80万人,全球之最。
这时候很多留学生们就喊了,“我们要回国!”“请求祖国包机,我们需要您!”可是我认为,他们口中所说的“回国”,只不过是因为外国疫情的恶劣,导致自身不保,需要回国“避险”,风波消停后,仍会屁颠屁颠地“回到”他们所向往的地方。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也表示,留学生们大多都是不会回国服务的;
杜甫曾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们身体里流淌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液,我们应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而不是去做“吃里扒外”的白眼狼!我们也要将这种爱国教育理念,从小就教育给孩子们,毕竟有国才有家,国安才能民乐!
图文编辑丨小梁。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