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晁盖的一生为何那么失败?一个人再善良,也别在这两方面仁慈

Image 2020-04-13

《水浒传》中的晁盖,堪称是水浒中最仁善的好汉。比如劫持生辰纲成功后,杨志和老督管等人都被药倒,失去了反抗能力,可晁盖却没趁机干掉杨志和老都管等人。

可想而知,若晁盖是心狠手辣之徒,当时就命人动了手,就等于没有了目击证人,显然这就成了一桩无头案了,还怎么查?

当晁盖上了梁山,在林冲火并王伦当上寨主后,晁盖的仁善体现的就更清楚了。如在阮氏三雄下山劫持过往客商时,晁盖一再叮嘱:“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等阮氏三雄归来,晁盖再次追问:“不曾杀人么?”得到确切答复后,晁盖见说大喜:“我等初到山寨,不可伤害于人。”

再看宋江,顶着仁义的名声,号称及时雨,却为了让秦明归降,在青州城外杀的许多无辜百姓,在江州为了泄私愤又血洗江州城,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时,再屠戮了半城百姓……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晁盖的仁善,显然甩宋江十条街。可为何晁盖最终不但死的离奇,还被排除在水浒108将之外呢,是什么造成了晁盖一生如此失败呢?其实,就因晁盖在两方面上,发了仁慈,才导致了最终的灾祸降临。

其一:对不知底细者,不可滥发仁慈

第一个改变晁盖命运的事件,是劫持生辰纲。但这事却不是晁盖主动要做的,是因刘唐、公孙胜等人前来劝说导致。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刘唐、公孙胜这些人根本不认识晁盖,却为何认定晁盖会跟着自己做这件事呢?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晁盖的话:(晁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

在描写宋江时,也曾出现过一句相似的话:(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注意到关键词没有,晁盖是“不论好歹”,这是在说人品的好歹,宋江却是“若高若低”,这是在社会地位高低。

显然晁盖这是在滥发仁慈——对方来投奔,晁盖从来不管人品如何,是来者不拒。而宋江却更多关注对方的社会地位。因而这就造成了晁盖,是江湖中的大善人一样,也就是一种老好人现象!自然刘唐、公孙胜等人会首选晁盖。

如晁盖的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时常会出现。因为对于有些心怀不轨者来言,你的仁善是廉价,甚至可以被他们轻易利用的,因而这才造成了你极其被动,甚至不知不觉中上了贼船,此刻再想脱身,代价之大往往难以承受。

所以再善良,对那些不知底细者,也别过于仁慈。须知,仁慈是高贵的,善良是无价的,这是在体现人的美德,而美德是要彰显其美,怎能“不分好歹”的滥施,岂不容易致祸?

其二:对做人无底线者,不可滥发仁慈

第二个改变晁盖命运的事件,是他江州救宋江。其实在施救的过程中,晁盖的人生悲剧就已经埋下了,原文如下:

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晁盖为报恩救宋江,却依然保持着仁善本色,而李逵却依旧滥杀无辜,毫无底线!这是一次善和恶的较量,可惜晁盖败了!不是败在李逵手里,而是宋江!

李逵之所以能从一个小牢子,变成江湖“李大哥”,是因他背后站着宋江。所谓物以类聚,显然宋江跟李逵一样做人是毫无底线。果然,随后宋江就展现出其做人无底线的面目,嘴里喊着报仇,却是血洗了江州城。

晁盖虽阻止,因为他此行就是为了报恩救宋江。但奈何面对着宋江的跪地和虚伪言辞,晁盖再一次显出了仁慈,无奈同意了。倘若当时晁盖,能认清宋江就是一位毫无底线的人,断然否决,带着梁山兄弟走呢?也就不会有后面他的遭遇,最终离奇死于曾头市。

所以,对做人无底线者,不可过于仁慈。要明白如宋江、李逵等这些做人无底线者,他们只问利益,不管正邪,为达目的任何事都敢干得出来,这点《水浒传》已经展现出来就不举例了。仁善的人,倘若对他们过于仁慈,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残忍,岂不是给自己招灾引祸?

所以才说再善良,也别对做人无底线者,过于仁慈。须知连《道德经》都说:为奇(邪,为非作歹)者,吾得执而杀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