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60万字《石头记》微刻作品诞生,李鸿鹏大师历时十年完成

2020-04-11

2020年4月8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李鸿鹏先生历时十年创作的60余万字的《石头记》微刻作品诞生,完美呈现在其位于吉林长春的工作室。面对这件叹为观止的作品,微刻界名家纷纷赞叹不已,誉其为中国微刻“史诗级”作品。

李鸿鹏,男,一九五五年出生于吉林长春。现任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长春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长春市微刻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书法篆刻艺术,毕业于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江苏无锡书法艺术。近二十年来,对微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潜心研究,博取众长,夜以继日,刀耕不辍,以其醇厚的书法功底,娴熟的篆刻技艺以及良好的综合素养,在微刻艺术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无论从作品的选材、章法布局,还是材质处理、雕刻、着色等环节,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完成作品二千多件,获奖数十次,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等新媒体予以多次报道。这件《石头记》微刻作品,是他利用近十年的时间,于近期完成的一件微刻艺术精品。

李鸿鹏大师《石头记》微刻作品

李鸿鹏大师《石头记》微刻作品

《石头记》微刻作品选材于老挝自然形朱砂红叶蜡石。其重量51.2公斤,规格为:宽度80.3公分,高度52.3公分,厚度5.5公分。颜色以朱红色为主色调,兼有黄、白、灰等颜色。

作品石雕部分主要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以及花草为点缀,既丰富了作品整体艺术效果,又弥补了石面的个别瑕疵,图文并茂,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作品以1982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的《红楼梦》版本之前八十回。微刻作品以行草书体入石,采用竖版格式,从上至下,从右至左,正反两面雕刻的形式,共刻有文字61万多。作品正面完成了《石头记》第一回至第四十回,共计30多万字;作品背面完成了第四十一回至第八十回,共计30多万字。根据石头品质和整体结构布局等实际情况,通篇微刻文字基本上控制在0.3至0.6毫米之间。

李鸿鹏大师创作《石头记》微刻作品

材质决定品质。没有一块理想的石头,就不可能雕刻出一部优秀的作品,而想要刻这部60 多万字的名著于一块石头上,既要考虑其面积要大小适中,形状的美观自然,还要顾及质地的精良,颜色的单一,选石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为选好这块石头,李鸿鹏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内蒙古的巴林到福建的福州,从浙江的青田、昌化到吉林的长白,数次往返于这些印石的主产地,饱尝了奔走的艰辛,选石“走眼”的苦果,费用拮据的尴尬,花了五年多的时间,终于找到了这块称心如意的石头。

微刻艺术艺在微,更在于精,微是艺术的形式,精是艺术的精髓和根本,贯穿于微刻艺术的始终。在宏观布局上,他反复斟酌,多易其稿,力争做到章法得体自然,结构严谨有序,不失大雅。作品中一行最多达到三四百字,李鸿鹏先生凭借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多年的微刻经验,以刀代笔、以石代纸,字迹清晰流畅、清秀文雅、上下呼应、错落有致。力求刀随意念转、心无旁骛、游刀纵横,使书法刀法笔意达到完善统一。

李鸿鹏大师《石头记》微刻作品局部

李鸿鹏大师《石头记》微刻作品局部

《石头记》微刻作品是李鸿鹏先生从事书法篆刻特别是微刻艺术四十多年来的一部代表作品。从作品的整体策划,布局,构思到选材,用石乃至文字雕刻的完成,整整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无数不为人知的艰难坎坷,但他始终坚定信念,无怨无悔,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用过多少铁笔刻刀,不知流过多少辛勤汗水,甘守寂寞,不断耕耘,终于使这件精品见诸于世,也实现了他在微刻艺术道路上的一个梦想。

李鸿鹏大师欣赏《石头记》微刻作品

《石头记》微刻作品问艺后,受到了工艺美术业内人士和专家们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石头记》微刻作品的问世,还原了石头记的初始,并以微刻艺术形式再现了当初的景物,这在我国当今微刻艺术界尚属首次。也可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微刻艺术品。这样的作品其选材择石之难,文字容纳量之大,整体设计之繁,操作技法之艰,耗工费时之长,都是令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件微刻作品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微刻技艺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微刻艺术微中间宏,微中见精,微中见美,微中见“工”的视觉美感和心灵震撼。也是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石头上艺术体现的一次有益尝试。将微刻艺术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