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历最高的皇帝,以状元身份登基称帝,历史上仅此一位
上学的时候,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一个人停止学习的话,必将沦为废柴,可见学习的重要性。学习除了可以丰富内心,让你脱离低级趣味,还可以踏入仕途、光宗耀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留下“学而优则仕”之名言,被古代读书人奉为金科玉律。
天下有才之士那么多,朝廷所能提供的岗位有限,从而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科举制度应运而生。跟所有比赛一样,科举也设置门槛,县试和府试相当于海选,院试等同于第一轮,乡试为第二轮比赛,会试则是半决赛,殿试就是人人向往的总决赛,每一档顺利通过后,取得相应的功名,相当于现在的学位证书。
如果学历为举人,一般就具备做官的资格了,并不是立马当上古代公务员,需要耐心等待,有官位空出来才行。进士因学历更高,基本不需要等待,要么留在京城为官,要么被派到地方。很多人都认为,无论学历有多高,撑死只能位列三公,毕竟再往上就是皇帝了。
众所周知,大禹把传位于儿子之后,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封建社会也是如此。想要当上皇帝,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出生帝王家,并被立为太子,而且还不能被废掉,二是自主创业,即所谓的起兵谋反。太子虽然从小被重点培养,老师都是学富五车的大臣,但他身份特殊,不需要参加科举,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学历。
举兵谋反之人,要么是手握重兵的将军,要么是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草根,没读过多少书,大字不识几个,走投无路才选择“创业”,学历几乎没有。但是,古代真的没有过高学历的皇帝吗?李遵顼表示不同意,因为单凭学历来说,他秒杀所有帝王,李遵顼以状元身份登基称帝,成为皇帝之中学历最高的人,历史上仅此一位。
李遵顼,虽然他姓李,但千万别认为是唐朝的某位皇帝,否则容易让人笑掉大牙。李遵顼出生于南宋时期,却不是大宋子民,他是西夏党项族人。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夏州的李继迁不愿投降,建立西夏政权,并得到辽国的支持,与北宋分庭抗礼。李遵顼出生于西夏皇族,他老爸被封为齐国忠武王,简称齐王。
当时西夏效仿宋朝,以科举方式选拔人才,按照李遵顼贵族身份,根本不需要努力,躺着就能继承他老爸的爵位,别人拼尽全力奔向的终点,不过是他的起点。但是,李遵顼不想成为他人眼中拼爹的公子哥,他夜以继日读书,并告诉家人:“我要参加科举,证明我的能力。”
此后,李遵顼开启学霸模式,轻而易举考中秀才,而后不费力气拿到举人的文凭,一路高歌猛进,却卡在进士这一关。李遵顼不气馁,也没有找老爸托关系走后门,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在四十岁那年考中进士,并且殿试力压群芳,夺得状元郎的头衔。
在大臣看来,李遵顼只是想拿个高学历,就连皇帝也这么认为。殊不知,他们太小看李遵顼了,李遵顼表面上人畜无害,没有太大志向,其实他想要的远不止状元的身份,金光闪闪的龙椅,才是李遵顼的目标。当时的西夏皇帝李安全,按照辈分来算,李遵顼得叫他堂叔,此人昏庸无能,导致西夏国力日渐衰弱,大不如从前。
李遵顼看似对堂叔李安全非常恭敬,私下里却笼络大臣,并于公元1211年,即他中状元的八年后发动政变,把堂叔李安平废黜,自己登基称帝,改元光定。至此,李遵顼实现梦想,也创造了一项记录,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群臣看错了李遵顼,他比李平安还不识时务,穷兵黩武,西夏国力更加衰弱。
李遵顼刚愎自用,谁的谏言都听不进,太子李德任为了让李遵顼及时醒悟,以放弃太子之位并出家当和尚为要挟。结果惹怒李遵顼,下令把儿子囚禁。公元1223年,西夏内忧外患,李遵顼撂挑子不干了,退位当太上皇,三年后死去。史书对他有如此评价:“遵顼承之,祸连不解,殚其民力,竭其资财,两世穷兵,干戈自及。天道好还,理固然耶。”
参考文献:《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第二百四十五·外国二·夏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