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想妙得,气韵天成——金大伟中国书画作品赏析
迁想妙得,气韵天成——金大伟中国书画作品赏析
艺术简历:
金大伟,生于山东日照,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高级研修主导教师,武汉传媒学院设计(美术)学院特聘副教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宁波工作组负责人,西泠印社社友会副秘书长,出版专著《当代学院水墨--金大伟卷》、《名家画水族》、《鱼画法》、《虾画法》、《中国美术大事记-当代美术家代表作品全集(新人新作推广工程)-金大伟卷》等,作品专题发表于《美术报》、《中国水墨》、《中国画画刊》、《鉴宝》等,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中国画学术展览和学术交流,并被国内外多家学术机构收藏。
作品欣赏:
砚边杂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以来,古人留下的文化精髓,使中国人有着不同于世界任何民族的深刻的悟性,看待事物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表达方式。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积淀出了中国人独特的东方人文精神,独特的东方艺术抽象。所谓“花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中国人的审美感受,精神安慰乃至灵魂升华,都与文化艺术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视觉物象的审美和感受,重组一个优雅宁静的新天地。这或许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书、画、印、园、林、建筑乃至家具、服饰,都充溢着神秘与含蓄,有一种天心忘机的美感,充盈了对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爱,诚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妙香”,中国文化的理、禅,中国人独有平和澄明之境,一瓶清供,盛着中国人对生命的感受,一茎莲花,亦是中国人通灵透彻的白玉世界。屈原饮露餐花,倪云林焚香洗桐,中国的文人们精心装点着清如新桐初引的世界,“日对山水娱清晖”,护持着自己的灵魂,关照着自然造化,将自己的心灵置入这飘渺天际、通透明亮的艺术世界中赏玩,与山石草木,风卷云舒。中国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其特性,秉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哲学理念,俯仰天地,品查万类,抒情畅意,会心忘言,在无斗、无争、自然、淡泊、平和的心境中体会人生的韵味,体会山静日长的生命体验。北宋苏东坡先生尝言“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静寂之中忘却了时间,与天地造化同在,与大千宇宙同吐纳,与行云流水自在游,用心灵构造了一个个意念世界。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同时,作为民族传统艺术的主体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美学思想。自唐宋以来,在历代画家的长期实践中,薪火相传,经过无数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绘画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及独特的审美造型模式,可以说它是具有民族性的精神气质、审美情趣乃至人文品格的形象反映。
中国画自始重气象、笔墨、韵味。工笔画造型准确,设色逼真,描写生动细腻,而写意画则取其神韵,笔简意赅,野逸豪放,如元代倪云林所言“逸笔草草”。然寥寥数笔,却营造出了诗一般的意境,写生悟物,于平淡天真中得造化之真趣。传统造型乃至笔墨技法类型可数,而幻化无穷。神韵,谢赫曰“气韵生动”,此应为中国绘画之审美准则。气韵中,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古人云“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情趣者,乃画者之幽情,造化之生趣,藉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鱼一禽,意会而神交,传情而达意。
19世纪法国美学家丹纳曾经说过:“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是一个供乐的艺人。”这句话说出了一个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道理,即思想和技艺的不可割舍性。近代画家陈师曾的文人画之观点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否则直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贵乎人邪?何重乎艺术邪?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想”。“文人画”体现了画家从“工匠”、“艺人”到“学者”、“哲学家”的升华。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写道:“ 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功力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为弥补掩饰之计。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否则直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贵乎人邪?何重乎艺术邪?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想。而文人又其个性优美,感想高尚者也,其平日之所修养品格,迥出于庸众之上,故其于艺术也,所发表抒写者,自能引人人胜,悠然起澹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然则观文人之画,识文人之趣味,感文人之感者,虽关于艺术之观念浅深不同,而多少必含有文人之思想;否则如走马看花,浑沦吐枣,盖此谓此心同、此理同之故耳。”。
文人画的性质,除作画的主体是文人外,更重要的是作品须体现“文人之思想”。正如陈师曾所言,“虽关于艺术之观念浅深不同,而多少必含有文人之思想”。他认为文人的个性优美、感想高尚,“其平日之所修养品格,迥出于庸众之上,故其于艺术也,所发表抒写者,自能引人入胜,悠然起淡远幽微之思,而脱离一切尘垢之念”。这段话事实上指出了文人画的若干重要特性:非功利性、主观表现性、文化精英性、 “工夫在画外”的绘画特性。 “文人之感想”强调了文人画家在文辞诗赋书画印诸方面的造诣,“文辞诗赋之材料,无非山川草木、禽兽虫鱼及寻常目所接触之物而已。其所感想,无非人情世故、古往今来之变迁而已”。在陈师曾看来,文人画至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画家以“发挥其性灵与感想”为宗旨。
文人画家必须具备精深的书法造诣和文学修养。可以说,书法与文学之于文人画是同等至关重要的。画法与书法是相通的,懂书法的人一般都会画画,古往今来书画兼长者,画中的笔法皆来自其书法,比如陆探微、赵子昂、钱舜举、柯九思、八大山人、石涛、齐白石等都有类似的言论和创作实践。可见文人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宋代邓椿在《画继》中写道:“画者岂独艺之云乎?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清人王概曾言:“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世俗之气下降矣。”近代画家郑午昌认为“非具有博闻恰识之才者,即不能应时代之需要,从事绘画史实。”由此可见学养对于文人画家创作的重要性。
宋代文人画家苏轼尝言:“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倪赞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白石老人云“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陈师曾认为“文人画之不见赏流俗,正可见其格调之高耳”、“文人画首重精神,不贵形式”、“纯任天真,不假修饰,正足以发挥个性,振起独立之精神,力娇软美取姿、涂脂抹粉之态,以保其可远观、不可近玩之品格”、“所谓不求形似者,其精神不专注于形似,如画工之钩心斗角,惟形之似求耳”。 我们坚信,文人画的不求形似正是其进步之处。
潘天寿先生尝言:“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文人画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不断积累、历代创新发展而积淀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它包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哲学、审美表达和个性宣泄。“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境界。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浪漫。
金大伟
癸巳立秋草草于西子湖上木鱼草堂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