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为什么要写回忆录?

2020-04-07

@李韧

李韧是北大附中高中部的创意写作课老师,2015年她开创了国内第一门中学创意写作课,是国内第一位中学创意写作老师。从最初一心想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到败下阵来之后的思考:创意写作的“零”起点,应该从启发兴趣开始——从橙子皮的沟壑里看出月之暗面,走在草地上感受脚底传来的麻酥酥的感觉。“创意写作书系”带着她开疆拓土,穿过技巧,抵达“写作思维”。

李韧老师认为创意写作课应该是体验性的,这跟国外写作工坊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这证明,即使在基础教育中,写作工坊的模式依然是适用的。

本文选自李韧老师的新书

——《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

一个没有习惯于自省(这不是“吾日三省吾身”,而是用写作一次次地端详自己的生活)的写作初学者,未必一下子说得出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是什么。

在这种时候,回忆录或许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任何人关于自己身上已经发生的事情总会有话说。

回忆录属于非虚构写作。很多人爱看回忆录,因为它把另一些人、另一个时期、另一块土地上的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也源于这种真实性的需求,回忆录的形式比较自由。它的体裁常常介于故事和散文之间,讲述的口吻有时随着时间变化而跳跃。过往的人和事像零散的珠玉,被一条主线拾掇着串起。这条主线就是关于所记述主体的生活的真相。可以说,越是耐人寻味的人和生活,探讨其间真相的努力越要大。

小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记述自己的生活。我们都遇到过“一件小事”“我童年二三事”之类的题目。但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以“敦促思考”为由,写作很容易成为说教工具。在主题先行的框架下,对于所发生的事情,人们不会关注其背景、具体情境,而是拿它来贴合那个早就定好的结论。写作成了“事件+思想标签”。久而久之,人们对于生活错综复杂的多义性也就不再好奇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当被给到这个题目时,太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要给自己写回忆录?谁在乎我的生活?

答案就在你写的每个字之中——你自己在乎。

你我就是普通的(某种程度上,人类的每一分子都是“普通人”),但也是独特的。是我们所有人作为个体的生活和命运,拼出了人类文明的版图。

更不要说,我们普通却并不简单。请试着用文字握住你的生命线,你会发现多少次你因为“案情扑朔迷离”难以为继。

下面的几个任务,是水下打捞器潜入记忆的深海,是破冰船劈开内心的冻土。希望练习之后,你会拥有专属于你自己的回忆录主题。

热身任务 / 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

你做过“普鲁斯特问卷”吗?或者类似的问卷?找个空闲的时间,摊开纸,拿起笔,把关于自己的一个个题目,细细答来。

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

(1)你喜欢穿什么类型的鞋子?最喜欢的一双鞋是?

(2)你衣柜里的衣服有什么专属于你的特征吗?

(3)如果去书店(或者商场),你会停留在哪个区域不走?

(4)如果你是一条狗,你可能是哪个品种?

(5)你手机里最珍贵的内容是什么?

(6)你的钱包(里/外)是什么样子的?

(7)如果家里失火,什么物品是你觉得最宝贵、务必要抢救出来的?

(8)哪一类自然景观会让你觉得想待在那里不走?

(9)这个世界上,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10)历史上哪个时代最能引起你的兴趣?

(11)你能完美而毫不费力地记住的是什么样的信息?

(12)你的朋友会就哪类事情向你征求意见/索取建议?

(13)什么能让你最大声地笑出来?

(14)什么环境会让你感到困得睁不开眼,觉得自己在滑入睡眠状态?

(15)如果有一整天或者一个晚上的空闲时间,你会做什么?

(16)小时候,你有一个特殊的藏身之所或者安全的地方吗?它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去那里?

(17)你童年最生动的记忆是什么?

(18)关于妈妈(爸爸),你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19)你还没有原谅谁?

(20)什么样的故事,如果你讲出来的话,家人将永远不会原谅你?

(21)你发誓永远不会对任何人承认的错误是什么?

(22)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或者,你有没有什么坚定的人生信念?

(23)你生命中遇到过什么挑战?让你感到最有激情的是什么?

(24)你小学的时候就听人说过,而现在依然相信的道理是什么?

(25)你渴望写哪种书给你自己?

(26)关于爱情,你相信什么?

(27)关于爱情,你想知道什么?

(28)长大以后,你最想成为谁那样的人?

(29)你最害怕什么样的疾病?

(30)死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31)你超级喜欢或厌恶的体育运动是什么?

(32)你超级喜欢或厌恶的说辞是什么?

(33)如果创作一本以自己为主角的漫画书,你会把自己这个人物打造成什么样(外貌特征、发型和着装风格、口头禅、癖好、性格中的优势和劣势、着迷的事物)?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调整这份问卷。去掉你认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题目(虽然我已尽量使它们具有“普适性”),添加那些单独适合你的话题。

原则在于——诚实作答。

我和我的学生在每道题后留言完毕都不约而同地发现,问卷展示的“自我”和平时我们给自己贴的标签不尽相同。这真的激发人的好奇心。

有哪个(些)问题引起了你更多的探究欲呢?

在它们背后藏着的真正的你,又是什么样的呢?

任务8关于厨房的写作这个练习参考了“你的第一个厨房”,参见:雪莉·艾利斯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一个人的世界虽小,也是包罗万象的。

探究的脚步,从哪里开始呢?

如果可以在我们小宇宙的外壳上面戳一个窟窿,我愿意首先显露出来的是——童年。

童年对一个人整体生活的影响,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为了捕捉那些蛛丝马迹,我们需要回到当年的场景中。有些事情,你以为你早忘记了,但其实一直盘桓在你记忆深处的角落里。是它们向你昭示:你童年的世界,比想象中的更大。

【步骤1】

请闭上眼睛,回到你记事以来家中的第一个厨房。细致地回想它的样子。它的基本格局是什么样子的?门和窗在哪里?橱柜和洗碗池在哪里?地板砖和墙壁上有没有图案?请随着回想,在纸上画出这个厨房的基本样貌。

【步骤2】

越来越多的事物涌到你的脑海中了吧?窗台上的绿植(你知道是谁负责给它浇水吗?)、抽屉里经年不用的火柴盒和蜡烛头、蒙着油渍点缀虫尸的吊灯罩、一只铁皮舀水勺……你可以在画的背面拉一个清单,就像超市清单那样,把能记住的物品名称写下来。

【步骤3】

记忆之门被打开了!模模糊糊中,你记起了冬天站在窗口看着窗外树枝大力弹动的夜晚,记起了为某个家人特意用医用药膏包起(免得磕伤)的橱柜一角,记起了妈妈常穿的那件炒菜专用红色旧毛衣。现在,你可以动笔了。顺着记忆涌出的顺序,把这一切都写下来吧!

厨房不仅是为一家人填饱肚皮的操作重地。我们写那里的物品摆设、使用方式:是这些让我们再次看到它们背后的人,看到人们的血脉来源、脾气秉性、家庭成员的关系;是这些构成了我们从小赖以生存的家庭独有的生活方式。

【注意】

(1)请不要把它写成售楼处的推销词。通过你的文字,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厨房内外走来走去的身影、闻到炉子上的气味、看到光线印在地板上的不规则图案。通过记录这个场景,回忆再次鲜活起来,我们得到的是对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种理解。

(2)厨房是家里容易被忽视但充满了生活细节的所在。但如果,碰巧你对自家的厨房没有任何记忆(比如,我知道有的家庭是不准小孩子进厨房的),也可以以另一个地点替代,比如客厅、卧室、阳台,游戏规则是一样的。

本文配图 | 日本电影(2009)《深夜食堂》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