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对比是为了风格上的统一,近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绘《百草园》

2020-04-06

鲁迅是近代著名作家,他笔下的很多文章都被选入语文课本,成为学习文学的范本佳作。鲁迅写过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录在《朝花夕拾》之中。文中有两个经典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前者是鲁迅的童年乐园,后者是他求学启蒙的地方。熟读了鲁迅的文章一定会很好奇现实中的百草园到底是什么样子,院子里的两棵枣树距离百草园到底远不远。其实这些疑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慢慢消散,当突然看到这幅李可染画的《百草园》时,又会想起这些儿时的疑惑。

李可染 百草园

从南宋开始,山水画成为国画创作中的“老大”,历代名家如果想要名留画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画山水方面取得成就。造成山水画一家独大的局面有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人成为绘画创作中的主力,他们的审美标准成为创作主流。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传统山水画创作走入了瓶颈,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是,面貌雷同,风格近似,无法用国画技法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实景。在文人画家看来,不画写实的景色不是技法能力不足,而是不屑于画人人肉眼可见的景色。对于欣赏者而言,画家的不屑慢慢变成了一种借口。到了20世纪,呼吁改革国画创作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李可染 百草园 局部

20世纪50年代,傅抱石带领江苏画院的一众画家开始万里写生,就是为了解决国画创作中写实的问题。久居北方的画家也不甘落后,想尽一切办法四处写生,以求改变国画作品在人们心中陈腐守旧的面貌。其中最出色的当数李可染,这幅《百草园》应该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幅作品画的是园林小景,所用技法与画山水如出一辙。虽然不是山水画,但可以按照山水画作品来分析。李可染的尝试方法很老实,就是大量画速写,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在日常练笔之中尝试融入西方绘画中的光影,强调画面的立体感和透视感。有了这两种感觉,真实感就随之而来了。

李可染 百草园 局部

从这幅《百草园》可以看出来,李可染的尝试是成功的,画中运用的技法笔笔写实,画中蕴含的意境古雅隽永。艺术创作中需要取舍增删,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李可染画这幅《百草园》构图很简单,但不会让人觉得单调,就是因为他在创作中顾及到很多方面。比如院墙的光影变化与树影婆娑之间的对比,比如院落门窗和围墙的对比关系,这些细节的地方都有考虑笔墨技法与意境的统一。对比是为了突出重点,而不是割裂画面,对比是为了作品在整体风格上得到统一。

李可染 百草园 局部

这幅《百草园》还传递出李可染在创作中喜欢运用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画中的篱笆短墙用焦点透视方法描绘,所用笔法都是传统笔墨。面貌可以千变万化,但核心创作思想还是传统精髓。小画一幅所传递的笔墨特征一点也不少,这就是国画大师,在创作中能够举重若轻,带给世人美好的享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