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记得“清明时节雨纷纷”?这3首清明诗词,不逊色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三岁的小朋友也可以朗朗上口的背诵出来。
清明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也是人文节日和自然节气相结合的一个特殊节日,可以说是从上古时期国人祭祀祖先习俗以来,逐渐结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习俗,一直传承至今的一个节日。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以清明为主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除了杜牧的这首《清明》本期我们再聊聊三首著名的《清明》诗词。
一、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
提起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高峰。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三人是公认的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一生中写了三千余首诗词,有一次白居易喝醉后写了《醉吟》,其中一句是:“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于是,后人便给白居易起了一个“诗魔”的外号。
有一年清明节,白居易登上了洛阳周边的老君山,和老君阁的韩道士一起远眺洛阳城,于是写下来了这首《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这首诗前面描述清明节期间,出门游玩的和祭祀先祖的人熙熙攘攘,烟火阵阵,有人唱歌,有人悲哭……远远望去,洛阳的车马、舟船都在忙忙碌碌,虽然是清明节,但是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不同的。
但是这首诗毕竟是要送给韩道士的,白居易后面笔锋一转,借用辽东鹤的典故又表达了人间扰扰,还不如飘飘修道成仙的含义。
《搜神记》中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在灵墟山学道,成仙后化身仙鹤回归辽东,没想到已经时隔千年,物是人非。当地一个少年看到仙鹤徘徊不去,打算拿弓箭射下来,丁令威化身的仙鹤口吐人言,作诗一首:“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白居易最后一句便是引用了这一典故。
二、黄庭坚《清明》
宋代以词著称于世,但是宋代诗人中也不乏名家,比如黄庭坚。
黄庭坚以书法闻名于世,是著名的“苏黄米蔡”宋四家之一,但是黄庭坚还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江西诗派也是中国文坛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其派中有“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元代诗人方回在黄庭坚的这首《清明》后批注道:“呜呼!古今诗人,当以老杜(杜甫)、山谷(黄庭坚)、后山(陈师道)、简斋(陈与义)四家,为一祖三宗,馀可预配飨者有数焉。”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这首诗中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通过春天桃李开花的兴兴向荣和野田荒冢的哀愁做对比,让人思索生命和死亡的关系。
后面又借用齐国乞丐向一妻一妾吹嘘自己有多厉害,但是其实是出门跟祭祀的人乞食的典故;以及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仕做官的典故;
这两个典故一贤一愚,但是都和清明相关,通过这样的对比又引出最后一联的点睛之笔:不论是贤是愚,最后也都不过是一个土丘罢了。
这种感悟人生无常,无论贤愚,最后也敌不过时间的感慨,虽然情绪比较消极,但是全诗用典贴切、自然、深刻,主题又是生与死的深刻感悟,所以本诗也是清明题材中非常有名的作品。
另外,清明诗词中除了祭祀和游玩,还有一类是非常欢快的题材,这就是著名的杏园宴。
三、皮日休《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
在唐代,每次科举考试结束新科进士放榜后,朝廷就会为上榜进士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宴会,宴会地点一般选择在曲江旁边的杏园,于是这次宴会也被命名为“杏园宴”。
杏园宴一般选择在春花烂漫的三月份,让众人挑选出年少俊美的进士,然后由他骑马去长安各地园林采花助兴,这位选出的进士被称为“探花郎”。这时候“探花”一词并不是形容名次,到了后来,“探花”才成为科举第三名的固定称呼。
唐代诗人皮日休就写过一首清明期间举办杏园宴的诗词《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
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
皮日休
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
恩荣虽得陪高会,科禁惟忧犯列仙。
当醉不知开火日,正贫那似看花年。
纵来恐被青娥笑,未纳春风一宴钱。
这首诗词可以说完全没有清明、寒食节的悲伤感觉,反而是充满了中举后年少得意的感觉,也算是另一种风格的清明诗词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