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诗,全诗只有47个字,读音一致,读起来妙趣横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的文字,将其巧妙地排列组合,就成了音韵和谐的诗词,意境优美的散文,美不胜收。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的执著之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之美,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宁静之美,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之美。
这些诗词,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它的艺术魅力感染了广大的读者,滋养着我们,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是我们悠久文明的灿烂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这么丰富的语言文字,有一段时间居然有废除掉的呼声,有人提出用拼音字母来代替表意丰富的汉字,这怎么可以,于是一位专家写了这样的一首小诗《熙戏犀》
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s'is'i )喜袭熙
一看,很茫然,好像是绕口令,读起来,很奇特,这个小诗全文47个字,都是同一个音,被称为同音文,声调没有限制,但是不能说是为了同音而故意的同音,还有一个特定的主题。
例如这个《熙戏犀》,就很有趣味,它的意思是这样的
西溪的犀牛,喜欢嬉戏。有一个叫席熙的小朋友每天傍晚带着犀牛出去玩耍,席熙经常心细地给犀牛洗澡。犀牛吸了溪水,喷向席熙和他做游戏,席熙笑嘻嘻地希望停止嬉戏,可是犀牛乐此不疲,就喜欢偷袭席熙。
也有的说法是这个专家是主张汉字拼音化的,但是苦于无法找到能拼写文言文的拼音文字。
写下这篇文字的专家就是我国的赵元任,他出生于1892年,他虽然在语言学上很有造诣,但是他最早学的是数学,还曾经获过哲学博士学位,曾经在清华学校任心理学及物理教授。在哈佛大学演习语音学,可谓博学多才。
他从小在语言方面有明显的天赋,各种方言对他而言,都是小菜一碟,一学就会。
他各地方言都说得很好,堪称方言口技。他曾经用各地方言介绍中国每一个地方的特色,一连能说一个多小时,变换不同的方言,就是因为他这个特长,到了任何地方,他都会被当地人当作老乡。
不仅如此,他还精通多个国家的语言,也由此见证了他语言天赋的惊人,不管哪个语言系统,他都能迅速掌握其声韵调,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所以他也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才能,他自创了这种同音文文体,形式很奇特,读起来妙趣横生,虽然是游戏之作,但是他的语言功底却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