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数风流人物 东坡抗洪

2020-03-28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四月到任。历史上的徐州一向是四战之地,军事重镇,人口众多。徐州地理位置独特,靠高山,当地有很多矿产,如花岗岩、煤、铁出产,也让徐州以产刀剑著称。临黄河,出产鱼和螃蟹种类繁多,但也是一座饱受水患困扰的城市。

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四月,苏轼由密州调任徐州知州,七月就遇到黄河决口,大水围城,水深二丈八尺。苏轼带领徐州民众抢筑大堤,夜里就住在城上,历时四十五个昼夜终于战胜洪水。宋史这样记载:(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遂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最后,在十月初五,黄河被引回了旧水道,在东靠近海州处入海,徐州的洪水开始退了去。

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轼3万贯钱,1800石米粮,7200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黄为土色,按五行之说,寄寓“以土克水”的意义,取名为“黄楼”,成为徐州五大名楼之一。黄楼一词也成了苏轼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