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他画的花还是马?这都是绽放在油画中的春光
三月,已然要结束在春雨中。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是的,花开了。三月蔷薇蔓,海棠睡,绣球落。这个季节便是要以画笔去追逐时光。就连这两天的朋友圈也是画风大变,毕竟,花开了,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艺术家们也开始变着花样地创作着各种题材的春日作品。
画家常以景物花卉描述春天,从17世纪尼德兰风格的香艳性感,到莫奈、马奈的缤纷潇洒,以及拉图尔的凄迷忧伤,那些画中的春天都美得不可方物,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人们之所以向往春天,更多的是源于内心深处渴望被善待的本性。春天的来临,对动植物来说只是季节的又一次更迭。而对人类来说,此时万物复苏,给人以万千希望,如此人为地给春天赋予了拯救、善良等诸多的内在气质。这样的气质与艺术相结合,无数展现美好春天的作品,就这样带着人们的积极向往,不断地应运而生。
马赛(mraseille)
俄罗斯艺术家马赛(mraseille)喜欢以油画的质感去描绘生机勃勃的动植物世界。这些作品无论是从色彩、质感还是厚度来看,都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马赛非常青睐花卉题材的创作,那强烈的笔触和充满活力的运动轨迹展现着绽放的花朵和四散开来的水珠,洋溢着春天般鲜活的生命力。他非常注重色彩的纯度、冷暖的变化,以稍显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种梦幻缤纷的视觉效果。
马赛的作品兼具力量与柔和。无论是喷薄绽放的花卉,还是充满动感与力量的动物,他都将春日里唯美鲜活的生命力尽收画中。他的画风受到传统技法和现代审美的双重影响,画面饱满、色泽浑厚。只看画面,既可以嗅到颜料的气味,又可以感受春日的芬芳以及那迎面袭来的动感与气魄。如此纯熟的色彩表现,能够瞬间使观者产生共鸣,代入感一触即发,毫不迟疑。
只属于春天的复苏,不仅游走在艺术家的画笔之下,更驻留在人们的视线中。画中的盛开,比真正的盛开更有律动;画中的奔腾,比真正的奔腾更具神韵。它们是春天的使者,将灵感带给艺术家。而将它们以艺术的姿态呈现出来,便是艺术家的使命所在。
所有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艺术家们,总会把他们所忠爱的一切以满含诗意的画面呈现出来。他们懂得溪流欢唱的潺潺声,也理解花叶曼舞的悄悄话……这是一种出于本能与直觉的创作。对于他们来说,关于季节与自然的记录都具有象征意义,即便是最微小的细节也都承载着生命的意义。这犹如一个散发着生命活力的舞台,需要有一台经过艺术处理的摄像机,拍下所有那些需要铭记的感动。
除了盛开的花朵,马赛还喜欢画马。画马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岩画中,虽然那时对马的刻画简单稚拙,却将马的特征以最简单的笔触描绘得惟妙惟肖。至今,艺术家们仍然乐于描绘这种忠诚与勇敢的动物。它们矫健的身形、充满力量的肌肉线条、自由奔放的寓意,都是画家笔下完美的素材。
单就近现代来说,我们最熟悉的画马人应是徐悲鸿了。人们倾心于那寥寥数笔便可洒挥出的极致神韵,还有那呼之欲出纸上飞的感觉。反观油画中的马,少了国画的墨染洒脱,多了些许内敛与真实的动感。油画颜料覆盖力强,在绘画中经常采用逐层覆盖的方式进行绘画,使得画面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如果你想体会自然的真实,可以选择油画来诠释;如果你想深味画中的意境,国画则更显优势。
在许多艺术家的春日画中,春天是种向往,正是因为春少而隐,才有了“寻春、惜春”的体悟。因为有所期待,才眼含纯粹。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春耕渐远。但在过去的年华中,人们播种下的种子,代表了这一年所寄予的希望,故此也有了“努力惜春华”的美好愿景。此外,春天也有着新生的隐喻,好比充满活力的少年,在和煦的阳光中,恣意地奔跑。
若这时你问,最好的春天在哪里?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大概是在艺术家的画里。虽说今年的春天有些许不同,少了很多踏春游玩的机会,但至少手机屏幕前的你,依然可以伴着《春之歌》的旋律,漫游在画家创作的春日时光中,体味着花朵的芬芳,欣赏着马儿的活力。